水稻僵苗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内容摘要:

1、稻僵苗,又叫翻秋、坐蔸、迟发等等,是指水稻移栽后返青和分蘖期间发生的一种障碍性生理病症。 这种病症在水稻栽培中大量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僵苗的原因从僵苗发生程度来看,轻度者表现为出叶与分蘖缓慢,中度者表现为生长停滞,重者则植株矮缩,甚至死亡。 僵苗的内因是品种抗逆性能差,秧苗素质低;外因是土壤环境不良,栽培措施不当,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腐熟有机肥用量过多,或绿肥翻耕过迟。 有机物分解时,产生还原性物质毒害根系,如硫化氢、甲烷等。 此外,土壤质地结构不良造成通透性差,长期积水,引起还原物质增加。 主要症状是插秧后不转青,生长停滞,老叶枯死,远看苗色黄中透红,稻丛簇立,根深褐色,白根少,软绵 2、无弹性。 屎泥田、冷沙田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地下水位高,田脚深,土粒烂糊,土壤通气性差,表土浮松,插后秧苗随泥下沉,根系生长不良。 主要症状是插秧后秧苗下沉,稻苗簇立,返青慢,分蘖迟,叶片发黄,地下拔节,根位上移,不发新根,老根变黄褐色,黑根增多,形成僵苗。 中经常渗出冷水,造成土温低,容易发生僵苗。 还有就是在水稻分蘖期间,如遇日平均气温连续 3 天以上低于 20,最低气温低于 16,一次降温幅度大于 15,并伴有大风和降雨过程的寒潮天气,就会发生僵苗。 其主要症状是:失水枯尖,黄叶或叶片卷筒,叶片暗绿,或伴有垮叶、倒苗等机械损失。 昼夜温差大时出现“节节白”或“节节黄”,稻根褐色,新、白根少。 这类僵苗在 3、 5 月低温时较普遍,一般随着天气的好转,便可缓解。 仅需要氮、磷、钾三要素,而且对其他的微量元素也有一定要求。 缺磷、缺钾、缺锌均会造成僵苗。 缺磷时,表现为叶色淡绿,老叶带紫色或枯尖,新叶暗绿色,叶片窄直,植株矮小;缺钾时,叶色深绿,株型矮小,分蘖少,远看似火烧焦,根变黑腐烂;缺锌时,心叶卷曲,失绿白死,甚至造成白条状。 二、僵苗防治水稻僵苗一般要减产 10%,严重者可减产 50%,甚至失收,所以必须防治,其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理布局不同的品种、组合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 因地制宜,选用水稻抗逆性强的组合,是防止僵苗的捷径。 一般来讲,迟熟组合比早中熟组合抗逆性要好。 因此,僵苗要选择水稻的迟熟组合。 强抗 4、性壮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 据笔者试验,带蘖壮秧比单身秧早返青 3、4 天,增产 1020%。 春季旱育和喷施多效唑,是培育壮秧行之有效的方法。 善土壤结构根据土壤的类型、特点、合理耕整,有利施肥、通气,避免僵苗。 冷侵田烂泥田开好“三沟”,最好采取垄厢栽培。 垄厢栽培可增产 20%左右。 做法是:先开好围沟,再开好厢沟,沟宽 3540 厘米,沟深 2025 厘米。 调营养利用测土配合施肥技术,防治土壤缺素症是有效防治僵苗的一项措施,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多施腐熟有机肥,不用或少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对防止僵苗、促早生快发,效果好。 好田间管理插秧时在晴天,插秧保证浅插匀插,最好采取“不洗不扎”、“带土移栽”等方法,提高移栽质量,搞好田间水分管理。 其原则是:浅水活蔸,湿润灌溉。 旦出现僵苗,视情况选择药剂防治。 每亩用锌肥1 千克、硫酸铜 克、钾肥 克混施或亩用 克磷酸二氢钾、加1 克“920”,连续叶面喷施 23 次,每隔 2 天喷 1 次。 此外,可亩用 30 千克草木灰混合 10 千克石灰撒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