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禾蓟马内容摘要:

1、名 缨翅目,蓟马科。 别名玉米蓟马、瘦角蓟马。 分布在内蒙古、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江西、河南等省区。 寄主水稻、玉米、麦类、高粱、糜子等禾本科植物和空心菜、茄子、茄瓜。 为害特点多在寄主植物的心叶内活动为害,当食害伸展的叶片时,多在叶正面取食,叶片呈现成片的银灰色斑。 为害严重的可造成大批死苗。 形态特征雌虫体长 灰褐到黑褐色,胸部稍浅,腹部顶端黑色;触角黑褐色,仅第 3、4 节黄色;腿节顶端和全部肠节、跗节黄至黄褐色;翅淡黄色;鬃黑色。 头部长大于宽,较前胸略长,颊平行,头顶略凸,各单眼内缘色暗;单眼间鬃长,着生于三角形连线外缘。 触角 8 节,细长,第 2、3 节长是宽的 3 倍,第 3、4 节各着生一叉状感觉锥。 前胸背板较平滑,前角各具一长鬃,前缘中对鬃稍长,后角各具 2 对长鬃,后缘有 5 对鬃。 前翅脉鬃连续,上脉鬃1820 根,下脉鬃 1415 根。 第 8 腹节背板后缘梳不完整。 雄成虫较雌虫小而窄,足和触角黄色,腹部 37 腹板有似哑铃形腺域。 二龄若虫触角 7 节,较瘦细,第 1、2 节端部,第 3 节两端白色。 生活习性贵州年约生 13 代,越冬成虫于 3 月初开始活动,先后在小麦、稗草等春夏开花抽穗的寄主上繁殖 4 代左右,6 月中旬后迁到稻株上产卵繁殖,禾蓟马在水稻、茭白上约发生 8 代,又迁到其他寄主上取食为害,在玉米上以成虫为主,苗期多隐藏在心叶喇叭口内,多在叶正面食伸展的叶片,仅次于玉米黄呆蓟马。 禾蓟马羽化后不久即可交尾,经 13 天开始产卵,成虫寿命 24 天左右,产卵历期 19 天。 禾蓟马成虫比稻蓟马、稻管蓟马活泼善跳,稍有惊动即迅速跳开或举翅迁飞。 禾蓟马在相对湿度 50一 90均能发生,70一 85较适。 防治方法(1)苗期汰除有虫株,带出田外沤肥或深埋,可减少虫源。 (2)必要时喷洒 40七星保乳油 600 一 800 倍液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或25辉丰快克乳油 1500 一 2000 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