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苗期蓟马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蓟马又称烟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 近年来在全疆其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 一、危害症状蓟马成、若虫用锉吸式口器取食。 随着蓟马危害棉苗的部位和老嫩程度的不同,被害症状也不相同。 面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斑点连片,叶片变厚,子叶干枯脱落。 现大小不一、边缘不整齐的破孔。 较老的真叶受害,叶背沿叶脉出现银白色斑点、斑块和黑色小点,正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叶片变厚、变脆、粗糙,严重时叶片向正面翻卷,子叶干枯脱落。 成“无头棉”,最终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如受害棉苗较大,则形成没有主茎的“多头株”。 二、发生规律棉蓟马主要以若虫和伪蛹越冬,越冬场所为表土、土缝、土块及枯枝落叶下。 南疆在 10 月下旬开始入蛰 2、,11 月下旬完全蛰伏,北疆稍早。 次年,南疆于 3月底 4 月初,北疆于 4 月中旬出蛰活动。 日平均气温达 10时,越冬代相继羽化,成虫即可取食活动。 4 月中下旬平均气温 12以上时成虫产卵繁殖,完成一代春秋季 2030 天,夏季 1518 天。 以 2 龄幼虫较为活泼,常在叶脉两侧和靠近叶柄处聚集危害。 棉苗出土后,蓟马开始危害棉田,当棉苗处在子叶期至 12 片真叶期时,主要危害生长点,是造成“无头棉”的主要时期,为棉田蓟马危害的第一个猖獗期。 尽管当时棉田蓟马密度不大,但常常潜伏在隐蔽处,有时又随温度下降而潜入土中,所以不易发现。 此后,随着气温的迅速上升和其他寄主的成熟,棉田蓟马数量还会有一个急 3、剧上升、达到高峰的时期,主要危害棉叶,是棉田蓟马危害的第二个猖獗期。 随后棉田蓟马数量急剧下降。 三、明显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南疆。 据今年调查,农 2 师塔里木垦区(如 32 团)棉田的蓟马危害程度有一定增加。 农 3 师各团场普遍认为蓟马发生或危害程度重于历年,一些未施药条田的“无头棉”和“多头棉”株率高达 10%以上。 莎车县发生严重的条田“无头棉”和“多头棉”达到 20%以上。 除了数量和危害程度的变化外,蓟马的发生期也延长了,不仅进地早,而且持续危害时间长。 另一方面,区域间差异较大。 南疆重于北疆,小海子垦区略重于麦盖提垦区,而 46 团又重于其他单位。 马喜湿暖、少雨、干旱的气候,适宜温度为 232 4、6,湿度 40%70%,高温、高湿对蓟马繁殖不利。 因此新疆是全国蓟马发生最重的地区,而南疆重于北疆。 这在对小气候区域分析时也是适用的。 二是栽培因素的影响,如前作(连作)、邻作、间作、播期等,需要注意的是地膜棉的长期连作和大量棉田的带茬越冬会加重蓟马在棉田的发生。 三是不同地区的药剂种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般来讲在坚持杀虫剂拌种和苗期用药的情况下,蓟马的发生和危害都会明显减轻。 四是天敌方面的因素,横纹蓟马、花蝽、姬蝽、草蛉、瓢虫、蜘蛛等都可捕食蓟马,天敌丰富,或注意保护天敌,都有利于减轻蓟马的发生和危害。 四、酰甲胺磷都对蓟马有效。 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注意合适的用量,如 40%乙酰甲胺磷一般不应低于种子量的 1%,而在蓟马发生严重的区域可考虑提高药量至 二是正确解决种衣剂的使用和病虫兼防的问题,在目前应以锦华种衣剂和杀虫剂混用的技术为主。 喷药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乐果、乙酰甲胺磷等。 喷药时间必须在齐苗后立即进行。 最晚不应晚于大量天敌进地前,在南疆约在 5 月 1 日前后。 与大葱、瓜类等蓟马发生多的作物邻作或连作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