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大学节选1内容摘要:
_________________ 10. 上老老而民兴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上长长而民兴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 诚 名词活用为动词,推究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看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厌恶;喜欢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敬 四 、 古今异义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 走出家门 五 、 文言句式 1. 未之有也 ________ 2. 所谓诚其意者 , 毋自欺也 ________ 3. 此之谓自谦 ________ 4.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________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六 、 名句默写 1 . 大学之道 , ________________ , 在亲民 ,________________。 2. 心不在焉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3. 故好而知其恶 , ________________, 天下鲜矣。 4.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 __________________。 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恶而知其美者 主旨归纳 本文介绍了儒学文化的主体 “ 三纲 ”“ 八目 ” , 两者层次分明 、 逻辑严密。 文章告诉人们只有通过格物致知 , 摆脱外在诱惑 、 困扰 , 真心诚意地培养高尚的情操 , 才能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 进而使自己家庭关系符合人伦道德 , 并最终完成为国建功立业 、 使天下太平的伟大理想。 重点突破 第一段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怎样理解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的含意。 提示 《 大学 》 一开篇便开宗明义,指明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所谓 “ 明德 ” 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 “ 明明德 ” ,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 朱熹在 《 大学章句集注 》中,把 “ 亲民 ” 写作 “ 新民 ” ,把 “ 新民 ” 的意思解释为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 “ 去其旧染之污 ” ,重做新人。 “ 止于至善 ” 说的是不。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大学节选1
相关推荐
词,表顺接。 ( 3)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 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后 毋吾以也 宾前 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 即: ‚ 不知吾也 ‛ 如或知尔 , 则何以哉 宾前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介后 异乎三子者之撰 谓语前置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咏而归 状语后置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前 为国以礼 介后 重 点 句 式 寻找规律和方法 疑问句中 , 代词作宾语 ,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 ,
2、螨类。 闷 10 小时后转入下步管理。 3杀菌加湿:用克霉灵 2000 倍液自上而下喷雾,药量 1 次 35 小袋100 立方米,药液要打湿菌袋、架板,如发菌期间杂菌较多,初始的 23 天内,均用2000 倍液克霉灵进行加湿,若湿度还不够,再用井水补喷,23 天内使库内湿度稳定在 85即可开袋。 此阶段 1 天通风 34 次,使空气新鲜。 4解绳撑袋:如库内湿度不够或近风口的地方
之者与。 ” 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 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 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孟子在 《 孟子 尽心上 》 中提出了
起。 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 曾写过 《 滹沱河和我 》 ,描写了小时候与滹沱河的往事经历。 • 牛汉的 《 经过了长期的悼念一棵枫树 》 获1981年 1982年文学创作奖, 《 温泉 》 获全国优秀新诗集奖。 牛汉的诗,兼有历史的深度和心灵的深度,兼有对于社会现实的体验和生命的体验,兼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 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全诗以“半棵树”作为一个核心意象。
5班 冯源 诗三: 秦 贪狼 战国七雄争天下,大秦一国统四方。 各君只为一朝安,割地求和做昏王。 岂知秦人欲无厌,肯因一郡止战殇。 假若六国似燕赵,试问怎会遭灭亡。 瑞景中学高二 5班 蔡翔 诗四: 六国叹 始皇一统天下雄,吾观绝非兵刃锋。 六国缘何皆惨败,理由尽在赂秦中。 韩魏割地致国丧,燕赵御敌未始终。 若使六国共协作,七国归一一场空。 瑞景中学高二 5班 贾婷婷 诗五: 秦论
找出相关语句,探讨一下作者对合欢树为何会有这种感情变化。 【 赏析 】 母亲刚去世时 , 作者怕睹物思人 , 对合欢树不愿提及 , 也很少再去小院;当痛苦沉淀下来之后 , 心中涌出无限思念 , 合欢树成了母亲的象征 , 看到合欢树 , 似乎就能感受到殷殷母爱 , 因此又想去看看合欢树。 4 探 究 与点拨 5. 文章哪些地方成功地进行了心理描写。 【 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