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孟子见梁惠王内容摘要:

_。 8. 彼窃钩者诛 , ________________。 9. 鱼不可脱于渊 , ___________________。 10 . 故绝圣弃知 , ________________ ;擿玉毁珠 ,________________。 大盗乃止 唇竭则齿寒 圣人生而大盗起 丘夷而渊实 窃国者为诸侯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小盗不起 六 、 课文翻译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拜见梁惠王 , 惠王说: “ 老先生。 您不远千里而来 , 将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国家得利吗。 ” 孟子回答道: “ 大王 , 您为什么定要说到那 ‘ 利 ’ 呢。 只有‘ 仁义 ’ 就够了。 大王说 ‘ 怎样使我的国家得利。 ’ 大夫说‘ 怎样使我的封邑得利。 ’ 士人 、 小官吏说 ‘ 怎样使我自身得利。 ’ 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 , 那国家就危险了。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 , 杀掉国君的 , 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 , 杀掉国君的 , 必定是国内 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 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 , 这些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 , 这些大夫拥有百辆兵车 , 不能认为是不多的。 如果轻义而重利 , 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 )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 仁义 ’ 就行了 , 何必谈 ‘ 利 ’ 呢。 ” 胠 箧 为了对付撬箱子 、 掏口袋 、 开柜子的小偷而做防范准备 ,必定要缠上绳子 、 加固柜门的门闩和锁钮 , 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做法。 可是一旦大强盗来了 , (他们 )就背着柜子 、 举起箱子 、 挑着口袋快步跑了 , 还担心绳子 、 柜门的门闩和锁钮不够牢固哩。 既然这样 , 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的人 , 不正是替大盗贼积聚财物的人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 , 世俗所谓的聪明人 , 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的圣人 , 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当年的齐国 , 邻近的村邑遥遥相望 , 鸡狗的叫声相互听闻 , 鱼网所撒布的水面 , 犁锄所耕作的土地 ,方 圆两千余里。 整个国境之内 , 所有用来设立宗庙 、 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 所有用来建置邑 、 屋 、 州 、 闾 、 乡 、 曲各级行政机构的地方 , 难道不是在效法古代圣人的做法吗。 但是田成子忽然有一天杀了齐国的国君也就窃据了整个齐国。 他所盗窃夺取的难道又仅仅只是那样一个齐国吗。 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 所以田成子虽然有盗贼的名声 , 却仍处于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 , 小的国家不敢非议他 , 大的国家不敢讨伐他 , 世世代代独占齐国。 那么这不就是盗窃了齐国 , 并连同那里圣明的法规和制度 , 从而用来守卫他盗贼之身吗。 所以我曾试图讨论这种情况 , 世俗的所谓聪明人 , 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 所谓的圣人 , 有不替大盗守卫财物的吗。 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从前龙逢被斩首 , 比干被剖心 , 苌弘被车裂 , 子胥被抛尸江中任其糜烂 , 即使像上面四个人那样的贤能之士 , 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 因而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 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绳吗。 ” 盗跖回答说: “ (无论 )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绳吗。 凭空揣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 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 从这些方面来看,善人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立 业 , 盗跖不能通晓圣人之道便不能行窃;天下的善人少 , 而不善的人多 , 那么圣人给天下带来好处也就少 , 而给天下带来祸患也就多。 所以说:嘴唇缺失牙齿就会外露受寒 , 鲁侯奉献的酒味道淡薄致使赵国都城邯郸遭到围困 , 圣人出现了因而大盗也就兴起了。 打倒圣人 , 释放盗贼 , 天下方才能太平无事。 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 , 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 圣人死了 , 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 , 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 圣人不死 , 大盗也就不会中止。 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 , 那么这也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给天下人制定斗 、 斛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