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室内外高产栽培新技术内容摘要:

1、鲍菇体态肥长,菇柄粗壮平滑,直径 厘米,长 1015 厘米;菇盖46 厘米,中间稍凹,菌褶延生,纹顺。 由于色泽雪白,又被称雪茸,又因含有杏仁香味,日本人把它称为香口蘑,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菇种。 杏鲍菇肉质脆嫩,常食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糠尿病及肥胖症,且有整肠美容等保健功能,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时尚山珍。 鲜菇售价每公斤1216 元,成为食用菌产业中前途广、效益高的姣姣者。 一、选择最佳栽培季节杏鲍菇属于中温偏低的菌类。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 2325,出菇最适温度为1218。 根据其菌温特征的要求,栽培季节南方宜在 10 月下旬接种,经发菌培养 4550 天,至 12 月上旬进入出菇。 北方 1 2、0 月上旬接种,利用蔬菜大棚栽培,冬季照常出菇。 二、科学配制培养基杏鲍菇适应性很强,栽培原料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均可。 常用配方有:杂木屑 77,麦麸或米糠 16,玉米粉 5,食糖 1,石膏粉1;棉籽壳 46,杂木屑 35,麦麸 15,玉米粉 2,碳酸钙 1,食糖 1;玉米芯 50,棉籽壳 30,麦麸 15,玉米粉 3,食糖 1,碳酸钙 1。 上述配方中料与水比为 111鲍菇适用袋栽,栽培袋选用 15 厘米30 厘米米规格的聚丙烯袋较适。 培养料混合搅拌均匀,含水量 60,灭菌前。 装料下紧上松,料面压平,中央打一个洞,深入料中三分之一。 装料量占袋长的 60,每袋装料湿重 400450 3、 克。 袋口可采用套环塞棉,也可采用直接扎口,再反折扎紧。 料袋灭菌:压强为每平方厘米 斤时,保持 2时;常压灭菌1820 小时,达标后趁热卸袋冷却。 三、适温接种控温发菌待料袋冷却到 23以下时,置于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接入杏鲍菇菌种。 接种时,打开袋口将菌种接入料面洞口,稍向下伸。 顺手袋口塞棉或扎口。 每 750 克瓶装菌种可接种料袋 5060 袋。 接种后的料袋置于事先消毒过的干燥室内发菌培养。 温度控制在 2325,最高不超过 28,最低不低于 18。 接种后 57天菌丝定植;20 天后新陈代谢加快菌温上升,室温应调至 2223为适。 发菌期室内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 70以下,每天通风 12 次,保持空气新鲜 4、。 四、因地制宜排袋催蕾经过 4045 天的培养,菌丝浓白长满袋内,生理成熟,及时将菌袋搬进室内菇房或野外荫棚内排放。 事先应做好场地消毒,室内菇房采取架层式排放,每架56 层,层距 25 厘米;野外荫棚,地面整成下凹状畦床,目的借助地温地湿。 畦旁竹木条作弓弯,上面盖罩薄膜,菌袋紧靠竖立排放。 排袋后解开袋口,拉直袋膜,让菌丝体在袋内空间生长。 也可在开口后,向袋内四周的菌丝体上进行搔菌。 开口后朝向空间和袋面喷雾 1 次,相对湿度要求 80。 室内栽培应在袋面覆盖报纸,喷水保湿。 催蕾期温度掌握在 1518,激发原基分化,催促菇蕾发生。 五、区别菇期严格管理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 1315 天。 幼菇 5、期在袋内小气候中生长,当菇体长至接近袋口 2 厘米时揭开报纸,让子实体向空间伸展,每天喷水 12 次,590;野外菇棚罩膜内自然湿度较适,不需喷水,但干旱时每天喷雾 1 次。 无论晴天或雨天,每日均要揭膜通风 30 分钟。 子实体发育生长期温度控制在 12以上,18以下。 冬季气温低时,应加温培育,但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 如果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会出现畸形菇。 为使菇体白润,具有雪茸特色,菇棚上方应遮阳,防止强光直照,使菇体变黑,适宜光照度为 150200 勒克斯。 六、适时采收加工杏鲍菇从接种到第一潮采收,一般 5560 天。 产量较高,子实体单生或丛生,初期圆形,成熟时菇柄粗长,盖面平展,中间下凹,表面稍有绒毛。 采收时手握菌柄,整朵拔起。 采后清理料面残留及环境,停止喷水,生息养菌 57 天后,继续喷水、控温、通风,促使再生第 2 潮菇。 杏鲍菇管理得当生物转化率达100,每袋一般 1 次长 1 朵,也有的长 23 朵。 单朵重 5080 克,最重 150克。 菇品可保鲜出口,或切成片状脱水烘干,常年应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