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芪。 属多年生豆科草本深根系植物。 根供药用。 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等功能。 生长习性和产地:吉林省栽培品种是膜荚黄芪。 多生长在干旱向阳荒坡或向阳林边缘、灌木丛间、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 一、栽培技术(一)选地应选择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或含沙的腐殖质土;可利用山坡地或撂荒地栽培。 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 土壤微酸性或中性。 土壤瘠薄、沙砾、粘土或涝洼地不宜种植。 (二)整地最好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深翻土地 30 厘米左右。 第二春施底肥每亩 1500 公斤,再翻一次,整平耙细。 育苗移栽时采用苗床种植。 在平地做苗床宽 ,高 ,长依地势而定。 (三)栽培方法1、播种:水选种子,用 2、充实饱满的种子播种。 播种时间,春播 4 月中旬至 5 月上旬;秋播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直播在垄上开沟 35 厘米,踩底格子,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 35 厘米,镇压一次。 2、育苗移栽:在整好的苗床上开沟,沟深 35 厘米,沟与沟之间 3 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 23 厘米,镇压一次。 应保持床土湿润。 播后 1520 天出苗,当苗高 6 厘米时除草松土,一年 34 次。 结合除草间苗,保持株距 3 厘米左右。 到秋季将育苗进行移栽,移栽最佳时间 10 月中上旬。 在打好的垄上用犁开15 厘米宽的沟,沟深依苗根的长度而定,按株距 20 厘米,将苗单株或双株的根斜放于沟内,使芦头排列整齐 3、,覆土 10 厘米,用木滚镇压。 3、育苗移栽的优点:(1)保苗率高。 (2)产量高,每亩可达 300 公斤 400 公斤。 (3)起挖省工。 (4)便于田间管理。 4、育苗移栽的缺点:主根短,分叉多,需摸索改进。 (四)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苗高 710 厘米时,要进行中耕除草,每年可进行 34 次。 2、定苗:直播地苗高 710 厘米,结合松土除草按株距 1520 厘米定苗。 3、排水:黄芪地最怕积水,常因排水不良引起黄芪害病。 因此,雨季应及时排水。 二、病虫害防治(一)病害1、白粉病(1)发病期:7 月初发病,8 月为盛期。 (2)发病条件:高温多湿易发病。 (3)症状:苗期和成熟期都发病,先从植株下中叶片开 4、始逐渐向上蔓延。 初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重时叶片上有许多黑点,造成叶片变黄脱落可整株枯萎死亡。 (4)防治方法:从 7 月上旬开始,用 50%多菌灵 800 倍液或 50%灭菌丹 200 倍或 50%托布津 1000 倍液,每隔 10 天喷一次,喷 23 次可控制蔓延。 2、根腐病(烂根)(1)发病期:4 月下旬开始发病,一直蔓延到 78 月。 (2)发病条件:低温多雨,排水不良,易发生此病。 (3)症状:地下茎部变灰白色水渍状,根部逐渐腐烂,植株叶片枯黄,死亡。 (4)防治方法:清除病根,在病穴中撒石灰。 (二)虫害1、食心虫(1)发生期:67 月发生。 (2)发生条件:高温多湿天气易发生。 (3)为害部位:钻 5、入荚果内,危害种子。 (4)防治方法:用敌敌畏 200 倍液或乐果 200 液,自花期到荚果期,隔 10 天喷一次,喷 34 次。 2、蚜虫(1)发生期:67 月发生。 (2)为害部位:叶背或茎杆吸取汁液。 (3)防治方法:除杂草。 用 40%乐果 2000 倍液,隔 7 天喷一次,喷 3 次。 3、拉拉蛄(1)发生期:4 月活动,510 月为害。 (2)为害部位:咬根造成缺苗。 (3)防治方法:用狼毒、百部等有毒植物各一份混合磨粉,撒入地里杀虫。 三、采收加工1、采收期:直播三年,移栽二年采收,910 月采收。 2、收后加工方法:从地的一端挖起,挖出后的根,剁去芦头,晒至八成干时捆成 斤一捆。 晒至全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