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顶和空秆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巧治秃顶玉米果穗顶部常有一部分形不成籽粒的现象,俗称秃顶。 形成秃顶的原因主要是花丝授粉不良、孕穗期缺肥早衰等。 防止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米追肥应本着“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玉米长到 15 片叶左右时,可随浇水 667 平方米(1 亩)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015 公斤;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667 平方米用 斤磷酸二氢钾和 斤尿素兑水4050 公斤,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减少秃顶。 米去雄后,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能促使果穗长粗、籽粒饱满,同时改善了玉米上部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合效率,减轻了玉米螟的危害。 去雄时间应以雄穗刚刚抽出顶叶、尚未散粉时为宜。 去雄数量可隔行或隔株去雄, 2、不宜太多,否则会导致授粉不良造成空穗,特别是玉米地周围45 行不宜去雄。 助授粉应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一般进行 23 次即可。 时间应在上午 10 时左右。 方法是两人拉一条绳子,顺着行间走动,使绳子带动雄穗摇摆,或者将花粉接到授粉器内,对准雌穗上的花丝轻轻震动,使花粉粒均匀落在花丝上。 这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二、慎防空秆据调查,玉米空秆率一般为 15%20%,严重者高达 30%以上。 其主要防治对策为:般品种 667 平方米留苗密度为 30004000 株,种植形式为行距70 厘米、株距 27 厘米;竖叶紧凑型品种 667 平方米留苗 5000 株左右,行距 80厘米、株距 17 厘米。 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若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 当叶龄指数达 30%前,即 5 叶展开前,不施氮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 30%35%,即 56 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应占全期氮肥总量的 60%;叶龄指数达 60%70%,即 1213 片叶展开时,追施余下的 40%氮肥。 米抽雄前 15 天对敏感,此期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开花的间隔,有利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