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秃顶和空秆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巧治秃顶玉米果穗顶部常有一部分形不成籽粒的现象,俗称秃顶。 形成秃顶的原因主要是花丝授粉不良、孕穗期缺肥早衰等。 防止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米追肥应本着“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玉米长到 15 片叶左右时,可随浇水 667 平方米(1 亩)施尿素 10 公斤或硝酸铵 1015 公斤;在玉米抽穗至灌浆期,667 平方米用 斤磷酸二氢钾和 斤尿素兑水4050 公斤,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减少秃顶。 米去雄后,减少了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能促使果穗长粗、籽粒饱满,同时改善了玉米上部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合效率,减轻了玉米螟的危害。 去雄时间应以雄穗刚刚抽出顶叶、尚未散粉时为宜。 去雄数量可隔行或隔株去雄, 2、不宜太多,否则会导致授粉不良造成空穗,特别是玉米地周围45 行不宜去雄。 助授粉应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一般进行 23 次即可。 时间应在上午 10 时左右。 方法是两人拉一条绳子,顺着行间走动,使绳子带动雄穗摇摆,或者将花粉接到授粉器内,对准雌穗上的花丝轻轻震动,使花粉粒均匀落在花丝上。 这是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 二、慎防空秆据调查,玉米空秆率一般为 15%20%,严重者高达 30%以上。 其主要防治对策为:般品种 667 平方米留苗密度为 30004000 株,种植形式为行距70 厘米、株距 27 厘米;竖叶紧凑型品种 667 平方米留苗 5000 株左右,行距 80厘米、株距 17 厘米。 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若养分供应充足,能减少空秆率。 当叶龄指数达 30%前,即 5 叶展开前,不施氮肥,全部追施磷、钾肥;叶龄指数达 30%35%,即 56 叶展开时,追肥数量应占全期氮肥总量的 60%;叶龄指数达 60%70%,即 1213 片叶展开时,追施余下的 40%氮肥。 米抽雄前 15 天对敏感,此期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以促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开花的间隔,有利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专利查询。玉米秃顶和空秆的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29 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 30 炎。 本品易燃
个旧市植检植保站 5 月 14 日对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村玉米铁甲虫进行田间调查,被害株率 80%,严重地块,单株成虫量平均为 ,一般 (去年同期单株成虫量平均为 ),发生面积 2000 亩。 从调查结果看,今年玉米铁甲虫与去年迁入时间相近,发生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为成虫迁入高峰期。 药剂防治成虫、幼虫为主,人工捕杀成虫和割叶扫残为辅。
1、米铁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局部性发生的害虫。 玉米铁甲虫主要为害玉米,也能为害小麦、高粱、谷子。 野生寄主有看麦娘等。 此外,成虫通常取食茅草等禾本科植物。 月前在我国的分布有广西的龙州、大新、靖西、德保等 10余县和贵州省的罗旬、望膜县等。 近年来,在广西有逐渐向东南面扩展的趋势。 玉米铁甲虫为害玉米后,对产量影响很大,玉米叶片被害面积达叶面 1/4 时,该面片就呈现出枯白叶
1、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秃尖是玉米缺粒的主形式。 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种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
绕组,用 mV表测量换向片间的电阻,给电机接 6V 交变电源,以产生感应电势,表笔测相邻两个铜片间的电压,沿一个方向逐步移动。 当测到相邻两铜片间电压异常的变低,与所有其它不同,与表笔连接的线圈就是短路点。 ( 2)当绕组使用细线且匝数较多、电阻值大的可用万用表测量,也分两种情况: ,可以不打开电机,将表笔接在电刷引线上,慢慢转动电枢,正常情况下,所测电阻值应当一致。 若发现某点异常
6 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与零件的材料性质来选取。 当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 f 应该选择得小些。 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决定,并与 数控系统脉冲当量的大小有关。 选择对刀点的原则是: ( 1)选择的对刀点便与数学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 ( 2)对刀点在机床上容易校准; ( 3)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 ( 4)引起的加工误差小。 确定工艺加工路线的原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