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防止棉花红叶茎枯病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本该处于梅雨季节的长江中下游棉产区,不但未降透墒雨而且高温超常,棉花旱情十分严重,主茎生长点出现滞长,功能叶面积大大缩小,红茎比例急剧上升,有的棉田开花节位已上移至顶部,没有生长发育的后劲,部分棉花虽然已开始座桃,但棉铃膨大不足,有些偏施氮肥的棉田棉花蕾铃脱落严重。 近期棉区已先后普降大到暴雨,据多年的经验教训,雨后棉花很易出现红叶茎枯病,该病的症状是,从主茎生长点或果枝顶端开始发病,一般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发展,叶尖、叶缘先呈失绿状,叶脉仍呈绿色,脉间的叶肉呈淡黄色,渐转成红色,叶片翻卷继而枯死,叶柄失水,叶片逐渐脱落。 主茎枯萎致死但解剖导管无异常, 2、根须粗短,须根少且发育不良。 造成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原因,一是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未施钾肥;二是棉田耕作粗放;棉根发育不良;三是棉田地下水位很高或者排水系统不畅;四是棉田施用氮肥过多,棉花长势过旺、荫蔽严重;五是棉田未施有机肥,土壤团粒结构较差,供肥不力。 可见,发生该病的诱发因子,主要是土壤严重缺钾,其次是栽培环境不良。 防治措施如下:首先,要补施增施钾肥,提高钾肥效应。 一是对于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未施钾肥的棉田,要结合施花铃肥补施钾肥,每亩施钾肥 1015 公斤,选用抗虫棉品种的,每亩用量要增加 5 公斤。 二是对于施钾肥数量较少的,要增施钾肥,每亩用量不少于 10 公斤。 一可满足棉花对钾肥的需要;二可 3、改善棉田肥料结构,提高氮肥、磷肥的利用率。 其次,控上促下,增强棉花抗逆能力。 改善棉田环境,可以增强棉花抗逆能力,一是对长势较旺的棉花,应用植物生长延缓剂缩节胺或助壮素控旺,每亩用缩节胺 23 克或助壮素 812 毫升,兑清水 50 公斤喷施,能有效促其稳长,减少荫蔽;二是对土壤板结的棉田,要及时中耕破板通气,增强通透性能;三是对地势低的棉田,要经常注意疏理沟厢,促其棉根下扎;四是对采用双膜栽培的棉田,要立即揭去地膜,使棉根向纵深发展。 第三,根外喷施,改善供氧吸肥环境。 已发红叶茎病的棉花,只要棉叶尚未枯萎,主茎生长点仍有活力,可用根外追肥快速恢复生育功能。 一是每亩用腐殖酸活性液肥惠满丰 100 毫升,兑水 50 公斤喷雾,既快速供肥,也可改善土壤供氧状况;二是每亩用化肥精 100 克兑水 50 公斤喷雾,可以补充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三是喷施植物生长促进剂“802”,能加速细胞分裂,增强棉花自我调节能力。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