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1、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稻区均可推广应用。 它省水、省种、省肥、省秧田,水稻可提早成熟 35 天,产量增加 10%18%。 一、翻 1520 厘米,灌水泡田 23 天。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 5001000 公斤,磷酸二铵和尿素各 10 公斤,硫酸钾 10 公斤。 插期日平均温度应稳定在 13以上,秧龄2735 天、叶龄 比较适宜。 013 厘米,南方为 2610 厘米。 常规稻每穴插23 苗,杂交稻每穴插 12 苗。 二、 周内施,每亩施 34 公斤尿素。 穗肥在孕穗期施,每亩施 3 公斤尿素、7 公斤硫酸钾。 齐穗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斤加水 60 公斤根外施肥。 5 天内,田面保持 34 厘米的浅水层 2、。 分蘖末期至拔节期,苗苗数达到 30 万35 万苗时,排水露田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在幼穗分化期至抽穗期,灌水深 35 厘米。 灌浆期至黄熟期,于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增加光合产物,提高千粒重。 周内杂草一叶一心时,每亩用 100 克丁草胺加水 200 克稀释,喷洒在 20 公斤过筛的干细土中,搅拌均匀,堆闷 6 个小时后撒施。 施药时田中灌 36 厘米深的水层。 维持 4 天不排水。 如缺水可以补充。 第 5 天正常灌溉。 插后 15 天左右中耕除草 1 次。 中后期人工拔草,做到地净苗清。 化螟、稻飞虱,每亩用 40%乐果 100 克加水 70 公斤喷雾。 稻瘟病防治,每亩用 75%三环唑可湿粉加水 75 升喷雾。 专利查询。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6 面粗糙度要求以及刀具与零件的材料性质来选取。 当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高时,进给速度 f应该选择得小些。 最大进给速度受机床刚度和进给系统的性能决定,并与 数控系统脉冲当量的大小有关。 选择对刀点的原则是: ( 1)选择的对刀点便与数学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 ( 2)对刀点在机床上容易校准; ( 3)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 ( 4)引起的加工误差小。 确定工艺加工路线的原则是: (
水稻隔层育秧栽培技巧
1、稻隔层育秧抛秧是在软盘育秧抛秧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抛秧技术。 它除了具有软盘育秧抛秧的所有优点之外,还有软盘育秧抛秧无法比拟的优点:第一,它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无须专用软盘,材料易得。 第二,能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播种更方便,更快捷,起秧能整张地扯起,并卷筒运输。 第三,能有效地克服软盘育秧所带来的秧龄限制,可增大秧龄弹性,提高秧苗素质,缓解劳动力紧张程度,早晚两季都可选用迟熟品种
水稻旱种水管节水栽培方法
1、稻旱种水管系指水稻种子未经育苗、移栽,在旱作情况下播种,在一定时期内再建立水层管理的一种抗旱节水种稻形式。 此技术可在直流灌溉稻区应用,也可在受地势影响上水困难的“望天田”地块应用,也适于山谷平地受控山水地下水和侧流水影响的地块应用。 水稻旱种水管栽培技术的核心是节水。 其原理是依据水稻生理需水规律,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种植方式,免去育苗、泡田、插秧等作业和用水环节,旱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