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蔸原地栽茯苓丰产技术内容摘要:

1、松,易染松线虫病,许多林场砍伐后,合理利用残留在山上的松树蔸栽植药用菌茯苓,变废为宝。 现将栽培茯苓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茯苓寄生于马尾松或黑松树根部,呈扁球形,不规则球形。 一般在正常情况下,直径为15米的松树蔸,6 个月产鲜茯苓 17克。 菌种质量的优劣,是关系到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劣质菌种只长菌丝,不结苓。 因菌株无限扩繁,形成菌核性能逐渐衰退,失却了原有丰产性能。 优质菌种遗传性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菌丝生长旺盛且浓度洁白粗壮。 我所经 10 多年筛选,现选出丰产 1 号高产菌株。 其适宜松树蔸不断根栽培及椴木栽培,结苓集中在 1米范围内,抗旱,产量高。 树蔸及椴木栽培,产量高达 40 千 2、克,单苓最大达30 千克重。 1、选场选蔸。 选坡度为 10、场地向阳背风、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好的地块。 粘土、黑土、黄土透气性差的,也可栽种茯苓,但产量略有差异。 可选头年秋、冬或当年春砍伐的松树蔸,直径为 12 厘米以上,没有腐烂、虫柱,树皮未脱落的都可栽培茯苓。 2、挖穴清蔸。 挖穴清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茯苓产量高低。 种好茯苓要做到料干场干和菌种质量好。 清蔸一般在春节前后至清明后,最迟应在 5 月底前结束,要清除 1 米内杂草灌木及石块,挖1 米直径、深 40 厘米的穴,挖空侧根泥土让侧根充分暴露空间,挖出的泥土置穴边风化晒干,待接种后回填。 3、接种覆土。 接种最佳季节为 4份。 最迟不能超过 8 月 3、份。 过早接种,气温低,发菌慢,易污染,影响成功率;过迟接种,影响产量。 宜选晴朗天气,选粗松树根用刀砍人字型缺口,小细根不砍断,将菌种塞满砍口,防止菌种脱离树蔸(造成虚接不传菌现象),盖上草纸,草纸边缘撒上白蚁粉,及时覆土,将挖空时挖出的根柴同时埋入穴中。 覆土时拣去杂物、石块,将树蔸培成龟背形。 接种量要适宜,接种量过多,影响产量。 接种量过少,菌丝难以迅速蔓延,也影响产量。 一般直径 20 厘米树蔸,用菌种1 袋计 350 克,直径 25米用菌种 2 袋,直径 35米用菌种 3 袋,大树蔸分 3点接种。 4、接种后管理。 接种后 10 天,轻轻扒开表土露出菌种。 若菌丝洁白并开始向松树根蔓延,说明菌种成活,要盖好土。 如果菌种死亡或污染杂菌,可重新砍口接种。 若菌丝细弱,是因覆盖松蔸上的土壤湿度大,可将菌种遮光,扒开覆土晒 2太阳,再覆土,促菌丝健壮生长。 松树蔸接种后 50 天左右,菌丝已扩展到整个树蔸并有菌丝扭结形成菌核。 菌核长到一定时间会露出地面土堆,要及时少量多次培土,厚度以菌核不露土为宜。 松树蔸要开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 松蔸外露,应及时培土,茯苓场防牲畜践踏。 5、采收。 茯苓种植后经 10 个月左右的生长,苓场不再出现裂缝,茯苓菌核变硬、表面呈黄褐色即可陆续采收。 采收时防止挖破茯苓,以免影响加工成品等级。 雨天不宜采挖大的松树蔸。 采挖后重新覆土,可采收 2。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