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谷枯病内容摘要:
状我国水稻新病害。 贵州省、台湾有发生,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 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 每个受害穗染病谷粒 10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多为不稔,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界线明显。 病原 颖壳假单胞菌)水稻细菌颖谷病假单胞菌),属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 2鞭毛,菌体短杆状,有荚膜,无芽孢,大小 (m),氧化酶活性为阳性,不能利用鼠李糖产酸。 在 养基上菌落小,黄乳白色,能利用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甘油等产酸而不产气。 能利用牛乳,凝固并消化。 明胶液化。 不产生哚吲及 ,但产。 硝酸盐不还原。 生长温限 11最适为 30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谷粒带菌,播种带病谷粒,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即抽穗期高温多日照,降雨量少易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差异明显。 台南 6 号、新竹糯等易感病,台湾的高雄籼、丰锦等极抗病。 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病区扩大。 (2)选用抗病品种。 (3)在 5%抽穗时喷洒 2%嘉赐霉素溶液(50 倍液或 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12%绿乳铜乳油 500 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600液、杀得2000 干悬浮剂 1200 倍液。 专利查询。水稻细菌性谷枯病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水稻吸肥与施肥时期界限确定
1、般苗期吸收量不多,随着移栽返青、长叶、分蘖,发根,营养体逐渐增大,吸肥量也相应提高,到抽穗前达最高,以后又逐渐减少。 各生育时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随不同类型品种而异,而且受施肥水平、不同营养元素和灌溉等条件的影响。 对氮的吸收,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吸氮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约占 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氮总量的 1020%左右。
论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发展与对策
家族成员在维护企业利益行动上的一致性。 为了共同的家族利益,家族成员一般情况下不会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公之于众,更不大可能向政府相关部门或司法机关主动坦承企业过错而自愿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丧失既得利益,断绝与其曾朝夕相处的家(族)人之间的亲情。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做是不符合人性的特点的,进而更不必担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 可以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