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玉米种子的入库质量内容摘要:
2、合格种子的因素控制在最小限度。 保证纯度措施有:选用高纯度的亲本种子;保证隔离安全,做到及时去杂去雄,严防生物学混杂;花期后要及时割除父本;防止收获、翻晒、脱粒时的人为机械混杂。 加强田间管理,搞好花期预测,适时收获达到籽粒饱满,以提高净度。 保证发芽率措施是成熟后期站秆剥皮或削头降低果穗水分;收获后及时上架晾晒,防止种子发热霉变或受冻害;严格果穗去杂去劣;掌握好脱粒时水分,减少种子机械破损。 2 有效控制不合格种子,防患于未然坚决不允许生产者私留滥用不合格种子在公司+农户现行制种模式下,种子无论质量如何都应交回公司,由公司统一处理,生产者无权私留滥用。 健全基地档案,为不合格项处理提供依据。 分析生产中 3、出现的不合格项,及时纠正。 当净度未达标时,可重精选或捡烂籽、破烂;如果水分超标时,可烘干、晾晒等。 凡不合格种子经纠正确实无法达标时,决不能让它留在生产者手中,而应由公司收回统一处理。 否则,劣质种子会继续危害农业。 严厉打击非法制种加强亲本繁殖基地管理,防止亲本种子流失,切断非法制种源头;隔离区以外的非法制种的伪劣种子,有可能流入公司库,影响公司种子质量,或直接流向社会坑害农民。 加大执法力度,果断地取缔非法制种。 3 做好种子入库工作,保证种子质量把好用人关,发挥检验机构权威选责任心和原则性强,有收种经验的人员收种。 称职的检验员,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旗帜鲜明,不畏权势,在标准面前毫不含 4、糊,体现出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真性和权威性。 收种人员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并按收种的质量决定报酬。 发扬团队精神,严禁打疲劳战收种是测水分同把好收种关。 统筹工作时间,适当加班,但不可连续超8 小时工作,否则会因疲劳过度而影响工作质量。 把好收种前的发芽关规范发芽技术,提供可靠的发芽率。 发芽样品一定要有代表性。 改变不掺匀就人为数取,或对秕、小种子不数等不规范的做法。 避免因洒水不均匀发芽盘上下调换不勤,温度得不到及时的调整等人为误差。 遵循检验规程做到样品数取随机有代表性,发芽期间管理科学,观察鉴定准确。 发芽结果保密,若发芽结果过早泄密,芽率不合格的制种户可能想方设法以串户或并户的形式将 6、户的脱粒证,如发现精选加工单上的种子数量与脱粒证上的估产数出入较大则应慎重对待,防止串户等作弊现象。 把好交种纯度关交种前先室内纯度鉴定,尤其对田间纯度有怀疑的种子,务必进行室内纯度鉴定。 检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收品种的籽粒形态特征,具备辨认父、母本种子,与其它品种及商品玉米种子等技能。 有条件的单位可收果穗,果穗去杂去劣简易,收果穗要比收籽粒纯度高。 总之,收种时要严防掺杂使假现象,杜绝人为因素对种子纯度的影响。 把好种子净度关种子清选加工,要掌握好筛子孔径与风量。 不能简单地按新检验规程中的要领来分析净度。 新规程认为玉米种子只要达到其籽粒大小一半的种子单位都是净种子,严重地影响了种子发芽率。 按照种子分 7、级标准,在种子质量的 4 项指标中只要有 1 项不合格,该种子就属于不合格种子。 因此必须慎重对待烂籽或受冻害籽及破损籽粒。 把好收种发芽关检验员收种时要提倡三结合工作方法,即第一次发芽率,交种时的检验样品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以交种时所扦样品为依据,根据种子色泽、气味、成熟度、水分等外观状况,参考发芽室提供的发芽率,并结合实践经验,来判断种子的发芽率与实物是否相符。 有怀疑时,一定要将该份样品(指交种时所扦取的样品)进行发芽试验,并严格编号,以防意外。 既不让不合格种子混入库内,也不能将合格种子拒之门外,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把好种子水分关水分仪要准确无误,常用烘干法测定种子标准水分,勤校对水分仪 8、。 凡样品的重复间误差大时,千万别取平均数。 如实填写水分值。 明知水分超标仍按标准水分填单,造成精选后复查时水分仍超标,既浪费时间又制造矛盾。 严防里勾外连,串通作弊里勾外连隐蔽作弊危害甚大。 要求环节间相互监督,做到精选一户、检验一户、入库一户,决不让作弊者有机可乘。 把好库内监督关库内监督是收种的最后一道防线,应由专人负责。 当交种户的种子数量和质量与检验单不符时,监督人有权立即停止其入库,并要求重新检验。 输送带倒种子能克服人工倒种子的弊端,使种子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偶然的质量问题。 在库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输送带传递来倒种子。 做好种子批抽检工作入库种子应严格划分批次,每批种子应有标识。 及时对种子批抽检,了解入库种子的质量状况。 如有意外,能将种子质量问题控制在极小范围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通过加强质量意识,规范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技能,再结合公司 量体系的有效管理,入库种子的质量将会有保证。 专利查询。如何保证玉米种子的入库质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