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1、、症状。 花生青枯病多自开花前后开始发病,但以盛花下针期发病最重,结荚后病情有所缓和。 其症状最大的特点是:病株地上部叶片急速凋萎,地下根部维管束变褐,纵部根茎部,潮湿时挤捏切口可渗出浑浊菌脓,若将根茎病段悬吊浸入清水中,可见从切口涌出烟雾状的浑浊液,此乃确诊本病的可靠依据。 通常凋萎叶片的叶绿素尚未破坏,叶片虽欠光泽而仍呈绿色,故名青枯病。 2、发病规律。 青枯病病原细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病残体和土杂肥中越冬,病土、病肥为翌年病害主要初侵染源。 病菌借土壤、雨水、灌溉水、农事活动等传播,从寄主根茎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 病害的发生流行同天气、土壤、耕作制度、植株生育期和品种抗性等因素关系密切。 高温多雨 2、,特别是时晴时雨,或久旱骤雨、土壤温湿度变化剧烈时,最易诱发本病;植地土层浅薄,保水保肥力差的粗砂土或通透性差的黄粘土,皆有利发病;连作地较轮作地发病重;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蔓生型品种比直生型、珍珠豆型品种抗病;南方型品种比北方型品种抗病。 植株开花前后至结荚期发病占全生育期发病率的 70%以上。 3、防治措施合理轮作。 最好实行水旱轮作,至少应与甘蔗、甘薯等进行旱地轮作。 轮作年限视病情轻重而定。 选用抗病品种。 可因地制宜选用协抗青 10号、11 号、天府 11 号,豫花 14 号,远杂 9102,粤油 589、320,桂油 28 号,泉花 3121,台山珍珠豆等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 深翻晒土或引水浸田(时间越长越好);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防止串灌,适当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性;及时拔除中心病株,注意田间卫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勿施带病残体的土杂肥。 采取挑治方法喷淋药液封锁发病中心。 对发病中心可试用 20%喹菌酮 1000 倍液,或高锰酸钾 600 倍液或铜氨液 600 倍液连续喷淋病穴及相邻的健株 2或更多,对封锁发病中心、控制病害蔓延有一定作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