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油分油菜新品种“乐油3号”内容摘要: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油 3 号” 乐油 3 号是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 2002 年 5 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是由 10育系与乐 90521 恢复系组配育成,具有丰产性好,含油分高,适应性广,耐寒力、抗倒力强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栽培。 一、产量表现1区域试验表现2000 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熟 B 组,8 点试验,平均亩(1 亩二 115 公顷,下同)产 1599 公斤,比对照蓉油 4 号增产 775,增产极显著。 2001年继续参加四川省油莱区域试验中熟 B 组,8 点试验,平均亩产 1668 公斤,比对照蓉油 4 号增产 692,增产 2、极显著。 2001 年组织生产试验,该组合在眉山、绵竹、峨眉、南充 4 点试验,一致增产,平均亩产 1859 公斤,比对照蓉油 4 号增产 125。 2生产示范表现2001 年在井研县周坡镇进行示范种植,示范面积 900 余亩,经对上、中、下等田块,进行多点测产,平均亩产 1787 公斤,比对照蓉油 4 号增产 94。 二、高油分乐油 3 号经两年全省各试验点扦样统一测试,在我省生态条件下,该组合的商品菜籽平均含油率(干基)为 4065,比对照蓉油 4 号含油率(3666)高399 个百分点。 三、特征特性乐油 3 号属甘蓝型中熟油菜品种,两年省区试,全生育期平均日数 2195 天,比对照蓉油 4 号 3、长 1 天。 幼苗生长近直立,叶绿色,叶缘波状,茎秆绿色,有蜡粉。 两年省区试平均单株有效果 4832 果,每果 163 粒,千粒重 318 克。 根据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植保鉴定结果,与蓉油 4 号相比,表现为低抗低感病毒病,低感低抗菌核病。 自然条件下,耐寒力、抗倒力强于对照。 四、栽培技术1播种期育苗移栽的在 9 月中、下旬播种,移栽苗龄 3035 天。 直播田块在 10 月上旬播种。 2合理密植中等肥力水平田块,亩移栽苗 60007000 株。 直播田块,亩留苗 8000 株以上。 3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移栽时施定根肥,在栽后半月内施第 1 次追肥。 在第 1 次追肥后 2030 天,施第 2 次追肥。 施肥时应氮、磷、钾配合。 缺硼肥田块每亩底施 0751 公斤硼肥。 4防治病虫害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菜青虫,后期防治菌核病、蚜虫。 专利查询。高产高油分油菜新品种“乐油3号”
相关推荐
J 的热量. [c 水 =103J/( kg•℃ ) ]. 13. 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 107J/kg, 20g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J。 用天然气 将一壶水烧开,水壶中水的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__________。 14. 从能的转化角度看,在四冲程内燃机的每个 工作循环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冲程。 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飞轮转速为 1200r/min
3 号 “草原 23 号”是青海省农科院育成的豌豆新品种,2005 年 12 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矮茎,株高 米,小叶变态为卷须且较发达,总状花序,花白色,籽粒皱,皮绿色,近圆形。 干籽粒千粒重 ,粗蛋白质含量 粗淀粉含量 春性,生育期 115118 天,抗白粉病,较抗根腐病,高抗倒伏,耐积水能力差。 栽培要点改隔年轮作制为 23 年轮作制
1、质、多抗玉米杂交种沈玉 23 号的选育及应用 1 品种来源及选育沈玉 23(原代号沈试 4011)组配于 2001 年,其亲本自交系为沈 501 和沈137,均为我院自选系。 其中沈 501 是丹 340 与美国孟山都一个试验杂交种杂交后经 8 代自交选育而成;沈 137 选自美国杂交种 6组合 2002 年参加院内产量比较试验,2003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20042005
静衬动,营造了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描写与议论作铺垫。 B.作者听出了虫鸣声中 “ 哀戚和愁绪 ” ,其实是作者对自己三十年来抛掷时间行为的反省。 C.文章语言优美,多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难以不可捉摸的虫鸣声,让读者身临其境。 D.作者描写草籽可怜巴巴地冒出精瘦的 绿色,批判了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对自然的破坏。 E.生命究竟短暂,但作者主张绽放生命 的精彩,要像虫鸣一样用歌声构筑宽广的世界。
1、 号 华粳 6 号(原名:华粳 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005 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6 年在参加省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省生产试验,2007 年 1 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706。 近年来,华粳 6 号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和淮安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中,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
2、显著),中下游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增产 极显著)。 2002 年参加生产试验,上游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增产 中下游平均亩产 对照汕优 63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播期同汕优 63,亩播种量 810 公斤,秧龄3035 天;2、科学用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3、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