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地下害虫为害特点内容摘要:

2、伏于土壤中,傍晚飞出活动,取食树木及农作物的叶片。 雌虫把卵产在 10 厘米左右深土中,孵化后幼虫危害大豆、花生及麦苗。 一年发生 1 代。 以成虫或幼虫过冬。 如越冬幼虫多,翌年为害就重。 金针虫以幼虫咬食发芽种子和根茎,可钻入种子或根茎相交处,被害处不整齐呈乱麻状,形成枯心苗以致全株枯死。 春季 3,秋季 9是为害期。 常见的沟金针虫 2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大部分是以幼虫在 23米土层中越冬,在 10 厘米以下地温达 8 摄氏度,幼虫开始活动;土温达 8氏度时,上升到小麦根际周围开始为害。 在 4 月中旬为害最重。 干旱或多雨时,幼虫躲在深层,这时危害较轻。 雌虫把卵产在 3米土层。 幼虫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开始危害秋播小麦,10 月下旬越冬。 沟金针虫成虫不取食。 幼虫每年在小麦返青期到孕穗期是为害高峰期,主要蛀食茎基节的幼嫩部分,切断输导营养的组织,使上部茎叶枯萎。 尤以细胸金针虫早春活动为害严重。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