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9 — 平均 2 天多有一次大风,大风日浪高超 过 2 米。 在滨湖地带时常出现破坏性的龙卷风,最大的水龙卷能把船卷起十多米高。 “老爷庙”水域特殊的地理环境,天气气候和复杂的水文状况,造成这一水域危机四伏,土壤沙化严重。 XXXX 位置。 XXXX 位于都昌县多宝乡, XX 濒临 XX,与星子县城隔河相望,南北延绵数千米, 沙漠化土地 面积三万多亩,均被黄沙所覆盖,故称沙山, 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一万余亩。 沙山除了黄沙取之不尽外,当属中药材,而药材之中尤以蔓荆子最为著名,故有“药材之乡”的称谓。 沙山气温较高,雨量充沛,日照充足,保水保肥能力差。 全年无霜期 260 天,年平均气温 ℃,平均地表温度 ℃,最高气温 ℃,最高地表温度 ℃ ,年降雨量1310 毫米,年蒸收量 毫米。 由于沙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且地表温度高,土壤含水量低,植物往往因缺水而难于生存,造成沙山植被群落简单,种类稀少,分布不匀。 据植被调查,整个沙山野生植物仅 152 种,覆盖率不足 20%,且植被多分布在东南缓坡沙地;在西北向的沙地植物更是稀少,是 XX 区一个最为脆弱的生态环境区域。 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XXXX 核心示范区属于都昌县多宝乡长平村 委会 ,南北长 2867米,东西宽最长处 2162 米,最窄处 233 米,平均宽 1786 米,地形似“尖桃”,山地最高处 米,最低处 米,最大坡度 176。 ,最小坡度 176。 ,示范基地面积为 5100 亩,山权为长坪村所有。 XXXX — 20 — 沙漠化土地改造治理 区域,属都昌县多宝乡的 宝桥、多宝、寺前、昭兴、仁义、金沙 等村委会所有,面积 40000 亩,山权明确。 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分析。 赣、信、修、抚、饶五大水系夹带大量泥沙在 老爷庙 这一三角区域沉积,加上老爷庙“风口”的强烈侵蚀,使位于 XX的北湖区的入江洪道右岸的广大区域成了“鄱湖风沙口”。 现有的沙山主要有少量的 野生蔓荆子和稀薄草皮散落分布在沙山上,植被覆盖率低于 8%,沙层厚度在 16 米以上,只有 5%左右的边缘区域 覆沙厚度小于 5 米。 一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危及 XX 及“五河”流域各项水利工程设施的效能发挥。 据观测,流动沙丘的迎风坡,年风蚀沙层厚度为 ,强烈的风沙侵蚀,沙进人退的现象时有发生。 XX 年均入湖泥沙量达 万吨,湖内淤积 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 XX 泥沙严重淤各,湖床或沼泽处不断抬高,形成新的沙洲,甚至高达几十米至几百米的沙山(丘),严重影响 XX 对长江的泄洪能力。 1971 年建造的库 容 300 万 m3的多宝水库,目前已淤塞近百万立方米的库容。 二是导致植被单一,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受沙化、石漠化土地特性影响,沙化和石漠化区域的气候条件与全省平均情况具有较大差异,形成了相应的小气候,主要表现为日温差较大、风力较强,蒸发强烈,土壤持水量低。 这种气候不到植物生长,致使沙化、石漠化土地植被单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尤其是 XX 周边沙地(山),素有“江南沙漠”之称,为江南各省所罕见。 — 21 — 春夏季节,受季风影响,全省暴风雨多,来时大而急,在极强的水蚀作用下,沙化土地不断向周边良田扩展;秋冬季节,受西伯利亚寒流影 响,我省天气寒冷干燥,北风呼啸,加上 XX 的“狭管效应”使其风速倍增,秋冬季的枯水节使 XX 水位急剧下降,新露出的沙洲又将成为新的沙源,在强风的作用下,沙地沙粒滚滚而起,满天飞扬,笼罩整个沙区及周边区域。 都昌多宝乡因风沙侵袭,历史上原有的廖、马、雷、丁、余、邓姓村庄已淹没在沙山之中。 三是导致农业生产力相对落后,一定程度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沙化、石漠化区域自然条件差,土地的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生产力偏低,致使沙化、石漠化区域农民增收脱贫难,经济发展缓慢。 (二)场址建设条件 气候条件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 东经 116176。 2′24″至 116176。 36′,北纬28176。 50′28″至 29176。 38′。 北依武山,南濒 XX; 地貌丘陵和滨湖平原为主,局部有低山分布。 本项目工程所在地 都昌 县, 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且受 XX大水体影响,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结冰期短、无霜期长,春秋季短、夏冬季长。 据气象记录,年均无霜期在 天, 春季始日平均出现在 3 月 24 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 的初日为春季的开始),持续约 65 天。 夏季始日平均出现在 5 月 28 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22℃ 的初日为夏季的始日),持 续约 119 天。 秋季始日平均出现在 9月 24 日(以日 — 22 — 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22℃ 的终日后一天为秋季的始日),持续约 59天。 冬季始日平均出现在 11月 22 日(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 的终日后一日为冬季的始日),持续约 122 天。 冬春之交常遭寒潮侵袭,天气冷暖多变、阴晴不定;春夏之交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梅雨连绵,终日阴霾;夏秋之交副高居久不退,天气晴热,干旱少雨;秋冬之时,北方冷空气强烈南侵,气温骤降、霜冻地寒。 气候要素:气温:年际平均气温为 ℃ ,变化幅度在 16℃ — 17℃ 之间。 气温日较差为 ℃。 1月最冷,平均 气温 ℃ ,7 月最热 ,平均气温 ℃。 累年各月平均值顺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温:年平均 ≥℃ 的活动积温为 5800— 6500℃。 地温:年平均地表温度 ℃。 无霜期、无霜冻期:累年平均无霜期 261天,无霜期最长 300 天,最短 227 天。 全年平均无霜冻期 271 天,最长可达 300 天,最短 239 天。 日照:累年平均日照时数 小时,日照率 47%。 降水: 1952— 1958 年累年降水量 毫米, 1959— 1989 年累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 蒸发量及干燥度:累年平均蒸发量为 毫米。 累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相对湿度 78%,干燥度。 都昌县年均水资源总量是 亿立方米,年人均水量 1889 立方米,年亩平均水量 1725 立方米。 主要灾害性天气和自然灾害有:春寒、小满寒、风雹、梅雨、伏秋旱、烂秋、寒露风;水灾、旱灾、风雹灾、病虫灾。 — 23 — 多宝 XX 的气候条件。 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降雨量多年平均为 ㎜,湿 度年最大平均相对湿度 59%,年最小相对湿度 9%,全年主导风为北风,夏季东南风,XX 区域是 XX 的一个少有的大风区,全年的大风(≥ 8 级风)日数就有 163 天,平均 2天多有一次大风,大风日浪高超过 2 米。 在滨湖地带时常出现破坏性的龙卷风,最大的水龙卷能把船卷起十多米高。 都昌观测站的年平均风速 到 米/秒,相当于 2 级左右,而 XX平均风速达到 秒米,相当于 4 到 5 级左右,这就相差 3级。 1985 年 10 月份的,风向主要是偏北风,它的最大风速是 米/秒,相当于 11级大风;,最大积雪 厚度为 80 ㎜,大气压力全年增长 最高气压 ,全年平均最低气压。 土壤条件 境内土壤主要为泥质岩类板岩发育而成的红壤,从水平分布上看,泥质岩类红壤分布在县内大部分地方。 为西北部 50 米以上低洼处点块黄棕壤分布。 水质条件 受气候和季节影响较大,全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人均不足 20xx 立方米。 全县可利用水量 39 万立方米,正常年需供水 万立方米,一般干旱年供需基本平衡;大旱年可供水为 万立方米,需供水 万立方米,缺水 %。 地表地下水资源较齐全,但 XX 过境水丰富 ,大力开发利用湖水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的需要。 — 24 — 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都昌县多宝乡是最西部的一个乡镇,国土面积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万人,是都昌县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一个乡镇,但由于老爷庙、南方沙山 ―― XX 等都昌县风景点坐落在多宝乡境内以及与庐山的短距离接触,加上中药材“都荆子”名声,使得多宝连同“老爷庙”“多宝沙山”一齐出名。 多宝乡主要以农业为主,兼顾沙的开采和药材种植,境内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63%,其中沙山占山地面积的 75%左右。 境内的主要交通以袁多公路与九江相通,多宝 ―― 蒋公岭砂石公路、风电公路网,是项目实施地的主干道路网络,与项目实施地相连。 第四章 技术设备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 25 — 技术流程 一、抑螺防病林 设计的原则 ①“以林为主、抑螺防病”。 就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滩地 各种自然资源,采取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大力开发以林为主体析林农牧副渔等多种产业,以取得良好的抑螺防病效果,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这里的“以林为主”是手段,“抑螺防病”是目的。 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运用经济生态学原理,将三个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 采取宽行距窄株距造林、林下间种等举措对 滩地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 一方面,破坏了钉螺的生存环境,不利于钉螺孳生,达到了杀灭钉螺和防止血吸虫病感染的目的;其二,在试区林农渔等多种产业一起上,高效良种,集约经营,生长旺盛,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③项目与当地经济建设相结合。 本项目在总体设计思想明确的基础上,注意集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选择各具特色的改造治理开发经营模式,不拘泥于形式,不强求一律。 ④ 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 本项目在做到发挥森林长期效益的同时,充分发挥农、牧、副、渔的短期效益。 从而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做到千军万马齐上阵,兴林抑螺送瘟神。 ⑤多部门多学科相结合。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生物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的多部门和多学科。 表现为以林为主,多 — 26 — 部门多学科紧密结合,协同攻关的格局。 ⑥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林业血防工程不是一般的造林工程,它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生产只有结合科研才能使生产力不断提高和发展。 正是一系列先进技术措施应用于改造治理和开发滩地的生产实践,科研与生产能够完美结合,才取得如此显著的抑螺防病效果和经济效益。 设计的方法 ⑴沙滩地改造设计 第一 ,滩地抑螺防病林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性造林设计,除遵循一般用材林造林原则,如因地制宜、实地实树,领导干部单位面积获得较高的木材产量等外,这里最重要一点就是首先必须把抑螺防病作为根本目标,放在首要位置来进行考虑,治理与开发的一系列措施中,都要紧紧围绕“抑螺防病”这一中心思想;第二 ,在滩地上进行改造治理和开发时,必须要考虑到水利方面的需要,模式的设计要利于水产的防洪、泄洪,不要在汛期对水流形成较大障碍;第三,兴林灭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人力的来源为当地群众,要让群众投工投劳,除依靠人力宣 传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还必须得到实惠,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滩地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经常进行翻垦、除草,以破坏钉螺的孳生环境,只有有利于经济收入这根杠杆,才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和积极性,使群众 自觉地走上滩地,投身到兴林灭螺的工程建设之中。 具体设计如下: — 27 — ① 整地要同农田基础建设结合。 一定要路、沟配套,做到“路路相连、沟沟相同、林地平整、雨停地干”。 这样一方面消除林地积水,降低林地地下水,减低林地土壤含水率,以破坏钉螺简而言之孳生的潮湿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路路相连,可减少人畜接触疫水的机会,降低人畜感染率 ;另外,主路设计一般高于林地地面 米左右,以延迟洪水过早进入林地;保证旱季作物收获并利于林农生产。 ② 造林树种选择方面,采用多树种配置。 提倡营造混交林,以增强林分的稳定型, 减轻主要造林树种 ―― 杨树的病虫害危害,特别是在沟、套等较大水面边围,栽植对钉螺有抑制作用杨、乌桕等树种,以抑制钉螺孳生。 ③ 造林株行距。 采用窄株距宽行距均匀配置,改变了单一营造用材林株行距较均匀的配置方式,如杨树栽植的行距为 3m 10m,3m 12m。 同时,航向须与水流方向一致,这样一是有利于行洪泄洪,二是利于林下间种,延长了间种 年限。 ④ 林地集约经营、实行间种。 通过间种,一方面每年要翻垦土壤,精耕细作,这样既消灭了芦苇、杂草、又将钉螺翻上埋下,从而做到彻底毁芦和灭螺效果;二是可使群众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提高了积极性,从而自发地走上滩地;对于一个林场来说,也可起到一定的以短养长效果;三是间种还可以起到以根代抚的作用,促进林木生长。 — 28 — ⑤ 因地制宜与开发滩地。 一般滩地布局是调和与常年最高水位之差不超过 4 米,水 淹时间不超过 4 个月的滩面作为造林地;反之,则不用作造林地,二是改成水面,发展水产养殖,即可敬香水产收益,长时间水淹又具来螺效果。 另外,有的滩地还可放养可食钉螺的水禽(如鸭等),发展副业。 通过以上农、林、副、渔的多方面实施,使整个滩地得以彻底全面的治理和充分合理的利用,也使治理与开发得到了有机结合。 树种选择 原则:耐水湿(杨树、。西山沙漠化土地综合改造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