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翅叶蝉内容摘要:

1、名 去误为置 同翅目,叶蝉科。 分布在黄河以南,四川西昌以东。 云南、贵州、四川局部山区和陕西汉中受害重。 寄主水稻、小麦、大麦、甘蔗、英白、玉米、油菜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初现零星小白点,后连成点状条斑,或白色条斑最终变为褐色,影响生长发育和千粒重。 形态特征雌虫体长 虫稍小。 头部、胸部、腹部橙黄色。 头部前缘两侧各具 1 半月形白斑。 前胸背板中央具 1 浅灰黄色菱形斑,斑的两侧各具小白点 1 个。 前翅灰白色,半透明,具虹彩闪光;后翅浅橙色,透明度较前翅高。 卵长 瓶形,略弯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乳白色。 若虫共 5龄。 末龄若虫体长 黄绿色,体上刚毛明显。 生活习性浙江、安徽、湖南年生 2、 3 代,再往南年生 36 代。 以成虫在麦田、绿肥田及避风向阳的杂草上越冬。 翌春,越冬成虫先在麦田为害,当早稻出苗后,即迁入为害、繁殖,后向早稻本田或晚稻田上扩展,晚稻进入收获季节,该虫又迁飞到越冬寄主上。 成虫活泼善飞,受惊扰时横行躲避或飞至别处,若虫跳跃能力差,受惊时斜着走或横行。 气温低于 1,成虫多潜伏在土缝里或植株基部,高于 2开始活动。 均温 2123卵历期 1516 天,一、二代若虫历期1721 天,三代 3340 天。 成虫寿命 2030 天,越冬代为 194 天。 喜在上午羽化,在植株上部叶片取食,有较强趋嫩绿性和趋光性,多在白天把卵产在稻叶主脉的空腔内,分蘖期产在稻株基部第一、二叶片,抽穗期以第三叶为主,每处着卵 13 粒,个别 5 粒。 越冬代每雌产卵 4560 粒,一代 5560 粒,二代 30 粒。 气温低于 20,相对湿度 85虫死亡多,寿命短,产卵量下降。 生产上 5、6 月雨水多,8、9 月气温偏高,且有一定降雨量,可能大发生。 稻麦两熟和双季稻混栽区,二季晚稻受害重,晚熟中稻居次。 早播、早插秧的水稻一般在前期易受害,偏施氮肥,稻苗生长旺盛的虫口数量多,受害重。 天敌主要有蜜蜂、捻翅虫、异色瓢虫、多种蜘蛛等。 防治方法(1)早稻、晚稻的秧田,应在拔秧前 5 天喷药,对压低后期虫口数量有明显效果。 (2)本田的防治应根据虫情适时进行,用药种类和用量参见黑尾叶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