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翅叶蝉内容摘要:
1、名 去误为置 同翅目,叶蝉科。 分布在黄河以南,四川西昌以东。 云南、贵州、四川局部山区和陕西汉中受害重。 寄主水稻、小麦、大麦、甘蔗、英白、玉米、油菜等。 为害特点成、若虫刺吸叶片汁液,受害叶片初现零星小白点,后连成点状条斑,或白色条斑最终变为褐色,影响生长发育和千粒重。 形态特征雌虫体长 虫稍小。 头部、胸部、腹部橙黄色。 头部前缘两侧各具 1 半月形白斑。 前胸背板中央具 1 浅灰黄色菱形斑,斑的两侧各具小白点 1 个。 前翅灰白色,半透明,具虹彩闪光;后翅浅橙色,透明度较前翅高。 卵长 瓶形,略弯曲,一端尖,另一端钝圆,乳白色。 若虫共 5龄。 末龄若虫体长 黄绿色,体上刚毛明显。 生活习性浙江、安徽、湖南年生 2、 3 代,再往南年生 36 代。 以成虫在麦田、绿肥田及避风向阳的杂草上越冬。 翌春,越冬成虫先在麦田为害,当早稻出苗后,即迁入为害、繁殖,后向早稻本田或晚稻田上扩展,晚稻进入收获季节,该虫又迁飞到越冬寄主上。 成虫活泼善飞,受惊扰时横行躲避或飞至别处,若虫跳跃能力差,受惊时斜着走或横行。 气温低于 1,成虫多潜伏在土缝里或植株基部,高于 2开始活动。 均温 2123卵历期 1516 天,一、二代若虫历期1721 天,三代 3340 天。 成虫寿命 2030 天,越冬代为 194 天。 喜在上午羽化,在植株上部叶片取食,有较强趋嫩绿性和趋光性,多在白天把卵产在稻叶主脉的空腔内,分蘖期产在稻株基部第一、二叶片,抽穗期以第三叶为主,每处着卵 13 粒,个别 5 粒。 越冬代每雌产卵 4560 粒,一代 5560 粒,二代 30 粒。 气温低于 20,相对湿度 85虫死亡多,寿命短,产卵量下降。 生产上 5、6 月雨水多,8、9 月气温偏高,且有一定降雨量,可能大发生。 稻麦两熟和双季稻混栽区,二季晚稻受害重,晚熟中稻居次。 早播、早插秧的水稻一般在前期易受害,偏施氮肥,稻苗生长旺盛的虫口数量多,受害重。 天敌主要有蜜蜂、捻翅虫、异色瓢虫、多种蜘蛛等。 防治方法(1)早稻、晚稻的秧田,应在拔秧前 5 天喷药,对压低后期虫口数量有明显效果。 (2)本田的防治应根据虫情适时进行,用药种类和用量参见黑尾叶蝉。 专利查询。水稻白翅叶蝉
相关推荐
1、分布与为害水稻白叶枯病,俗名剥叶瘟、游火、地火等,全国南北各稻区均有发生,流行年份稻叶焦枯,造成严重减产,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 由稻黄单胞杆菌起。 我国曾先后发现茭白和李氏禾为自然寄主植物。 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 初期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脉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 空气潮湿时
1、、节水灌溉技术水稻生育期灌水应采用节水技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进行灌溉排水,主要分为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深水孕穗抽穗、潜水成熟。 返青期由于移栽时秧苗根部受损,吸收水分少,而叶片蒸发量大,秧苗移栽后必须深水返青。 以防止生理失水,水深大约在 23 厘米为宜。 如果灌水过深,养分分解慢,对分蘖不利;孕穗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减数分裂期,对水分反应更加敏感。
柱体状硬纸盒)装 80g 8 元 大包装(手提袋式 内有四盒小包装) 35 元 产品包装 主题颜色:绿色(健康 希望 天然) 材料:深加工塑料,内置塑料托盘,另附赠一个一次性夹子,打破传统手抓使用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 产品生命周期 产品规格 主体颜色(背面中间透明部分含企业信息生产信息等) 包装正面信息(含统一的商标标志 味道标签和背景图案) 附加品 产品导入成长期 方便包装 原味 烧烤 五香
1、心”原因与防治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 正确判断水稻枯心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治,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一、水稻枯心的简易诊断1、由虫害引起的枯心。 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蝼蛄等危害水稻均可造成枯心、其主要区别如下:大螟危害的症状表现为虫孔大、虫粪多,粪便一般排于水稻叶鞘与茎秆之间。 被害稻茎叶鞘、叶片均变黄色。 其危害以稻田边为重,田中间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