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慈菇黑粉病内容摘要:

1、菇学名 泽泻科植物。 以全草及球茎入药。 具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 亦是秋冬的一种蔬菜。 多在水稻收获后种植于稻田。 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省区。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花器和球茎。 叶上初生黄色至橙黄色大小不等略隆起的疤斑,后疱斑枯黄破裂,散出黑色小粉粒,即病菌孢子团。 有的病叶畸形扭曲。 叶柄生球状肿瘤或产生黑色条斑。 花器受害,子房变黑褐色。 球茎受害,多在植株基部与葡匐茎结处发病,造成茎皮开裂。 当植株叶片发病率达 60%以上,产量减少 20%30%。 病原 ,慈菇虚球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孢子团排列一层,亚球形至卵形,大小 7721867188(m)。 孢子团外层和中心系不孕细胞,中间为孢子层,外层由 2、 34 层无色多角形细胞组成,中心部细胞壁薄,淡橄榄褐色。 孢子结合紧密,长而多角,平滑,红褐色,大小 1017710(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孢子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在种球上越冬。 翌春,月均温高于 15,孢子团萌发产生担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田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后病部产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 品种抗性有差异;偏施过施氮肥,植株生长嫩绿的田块及连作地发病早而重;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过度密植发病重。 防治方法(1)收获时从无病田选择种用球茎。 (2)因地制宜换种抗病品种。 (3)实行轮作、合理密植。 (4)搞好田问卫生,采收后尤应彻底收集病残物集中烧毁。 (5)加强水浆管理,避免长期深灌,做到干干湿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抵抗力。 (6)发病初期及早喷洒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液或80%抗菌剂 402 乳油 1500 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加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0%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1:00250 波尔多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