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人教版14套内容摘要:

0年第 10期 ,有删改 )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和分析, 不恰当 . . . 的两项是 ( 4分) A. 抗议者将转基因禾苗连根拔起 , 是因为担心黄金大米会给他们带来健康风险。 B. 转基因只是利用某种技术将生物基因转入另一物种 ,并不能影响其物种性状。 C. 相对于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D. 转基因逃逸现象是指转入特定物种的基因在其临近物种身上出现的现象。 E.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并无定论 ,相信最终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 15. 如何运用“实质等同”原则来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请分条概述。 (限 60字以内)( 3分) 16. 联系下面这两则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 5分)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 的 2020年年度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由 1996年的 170万公顷发展到 2020年的 , 17年间增长了 100倍。 截至 2020年底,全球已有 59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转基因作物进口用于食品、饲料或种植。 其中 28个国家批准了 25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选自《中国农业科学》 2020年第 4期) 2020年 9月 7日,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发动 20多名网友参加品尝转基因玉米的活动。 方舟子认为:“品尝转 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 ”此次活动引发网上热议,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立即转发微博:“转基因食品,你吃吗。 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 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所懂的到底科学不科学。 ” (选自《搜狐健康网》 2020年 9月 11日) 五、本大题共 4小题,共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 20题。 绍兴的大梦 陈瑞琳 ①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 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 绍兴吗。 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 ②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 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 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 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 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 1907年 7月 15 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 离轩亭口不远,便是 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 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 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帼轩昂,风采动人。 怀想 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 ③绍兴的“硬骨”中 ,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 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 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 ④“先生 !”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 ⑤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 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 在周家祠堂后门 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 ⑥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 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 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 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 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 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 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 !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 ⑦又见三味书屋。 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 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 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 ⑧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 远远地看见一 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 孔乙己的雕像。 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 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 Q”或“祥林嫂”吧。 ⑨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 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 ⑩怀想公元前 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 ( 11)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 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 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 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 ( 选自《新华文摘》 2020年第 13期 ,有删改。 )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叙写了绍兴的人文景观,并加以联想、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内涵厚重的图画,情感浓烈,充满着对圣贤志士的敬仰之情。 B.作者面对秋瑾的男装照片,心灵震动,不禁为秋瑾出生官宦人家、后嫁给豪门富商、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 C.文章没有重点叙写如今的绍兴,一是因为绍兴的人文历史深深打动了作者,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D.作者面对“鲁迅头像”“百草园”“咸亨酒店”,睹物思人,生发出些许感慨,其 中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E.“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中的“文缘”“情缘”指王羲之与“群贤”饮酒赏景、“畅叙幽情”、书写美文,思考人生的缘分。 18.文章第⑤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 周家祠堂 的经历,有何作用。 ( 4分) 19.文章第⑥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一句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 ( 4分) 20.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 请分条概述。 ( 6分) 六、本大题共 2小题,共 60 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