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8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解析】 仿写句子要做好两点,一是结构上相同,二是内容上相符,特别是意境要吻合。 本题考查了两个句式的仿写,形式上较简单,内容上是一致的,都要围绕往哲先贤的品格来选择材料。 【答案】 从孟子学得仁义的道德 从墨子学得博爱的胸怀 白居易《长恨歌》的离别凄楚 杜甫《三吏》《三别》的忧国忧民 [阅读提升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 12 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 年 9 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 “ 题 ” 兴 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 5 分,数学、化学共考了 20 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 “ 瘸腿 ” 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 九 一八事变 ”。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 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 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正如他后来常说的: “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 ‘ 天才 ’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 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 1940 年 1 月钱伟长考取中 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 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 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 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 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 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 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1 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 卡门的 60岁祝寿文集。 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 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 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 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 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