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8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解析】 仿写句子要做好两点,一是结构上相同,二是内容上相符,特别是意境要吻合。 本题考查了两个句式的仿写,形式上较简单,内容上是一致的,都要围绕往哲先贤的品格来选择材料。 【答案】 从孟子学得仁义的道德 从墨子学得博爱的胸怀 白居易《长恨歌》的离别凄楚 杜甫《三吏》《三别》的忧国忧民 [阅读提升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 12 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 年 9 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 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 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 “ 题 ” 兴 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 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 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 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 可是, 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 5 分,数学、化学共考了 20 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 “ 瘸腿 ” 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弃文从理。 这个决定缘于 1931年 9月 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 九 一八事变 ”。 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 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 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 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 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 正如他后来常说的: “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 ‘ 天才 ’ ,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 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 1940 年 1 月钱伟长考取中 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 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 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 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 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 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 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 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1941 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 卡门的 60岁祝寿文集。 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28 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 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1942 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 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20xx鲁人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8自读文本文天祥千秋祭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方可读书 ”“ 细读篇、章、节 ”“ 通识著作则要泛读 ” 等,结合着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① 重视目录之学 ② 读书前应明了目录 ③ 精读与泛读结合 7.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导学号 : 357500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操琴,却能聆听琴瑟琵琶,神游 “ 古典 ”“ 浪漫 ” ,品味优美旋律;还能 够在《命运》中与贝多芬切磋,在《天鹅湖》边和柴可夫斯基相伴,在《大峡谷组曲》里同格罗菲一起探险 „„ 音乐能够培养我们的美感,陶冶我们的情操,铸造我们的灵魂。 仿写: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虽足不出户,却可以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在塞纳河畔与雨果散步,在皇村学校里同普希金畅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得体的能力。 解答 (1)时明确图片内容为 “ 四只苍蝇 ” 叮 “ 蛋 ” ,结合图片中的文字 表述即可。 解答 (2)时要从新闻媒体自身和 “ 问题企业 ” 这两个角度去点评。 【答案】 (1)“ 新闻敲诈 ” 这只 “ 苍蝇 ”
于是延画工 /画出二子 ” 断句错误,应在 “ 出 ” 前断开,排除 A、 C 两项;“ 曰 ” 为话语的标志,应在其后断开,排除 B项。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免除多育之苦,孺人接受了老妪所献的民间偏方,饮尽盛二螺的杯水,不料落下了喑哑的后遗症。 B.归有光的外祖父周行与其母何氏,世代居住吴家桥,距离县城东南面三十里。 C. “
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⑤ 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在语段中把句子补充完整,我们要弄清语段的主要内容,再结合一些关联词语等上下文暗示,答案还是比较容易写出的。 例如第 ① 处提示我们要对上述感恩活动用疑问句质疑,我们可以写成 “ 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 再如 ④ 处,前面 “ 恐怕不但 „„”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做到主题鲜明,语言得体,使用对偶修辞;在内容设置上应以批 评规劝为主。 【答案】 (示例 )① 勿忘礼仪之邦,牢记中国形象。 ② 人人都有中国形象,处处皆是文明考场。 ③ 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风范一瞬间。 ④ 礼仪体现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