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化学防治内容摘要:
1、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好,尤其是今年,国家提升了稻谷的收购价格,种旱稻的比较效益显著提高。 然而,对于习惯于种植花生、玉米、大豆的正阳县等旱作区的农民来说,旱稻田杂草的防除技术却知之较少,对以稗草为主的杂草发生越来越严重不知所措,防治成本在逐年上升,已成为目前旱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稗草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一是稗草种类多,种间变化大,且种子存活时间长,有的可存活几十年,一旦萌发条件满足即可萌发生长。 二是用药量不足,用药时土壤湿度不够,前期防效不好,后期稗草发生严重。 三是稗草对部分药剂产生了抗性,耐药性增强。 四是除草剂使用方法失当。 封闭型除草剂只对萌动时的杂草种子有作用,茎叶处理型除草剂只对杂草的茎叶 2、有作用,不同的除草剂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如二氯喹啉酸钠盐施药前不必排水,而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稻杰)施药前田间不能有积水。 五是最佳施药期没抓住,致使稗草草龄偏大。 六是靠天等雨,不适时进行人工给水,施药后无法保证田间湿润或有浅水层,致使除草效果大打折扣。 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防除方法 杂草与旱稻共生期长,一次施药很难控制整个生长期杂草危害。 生产上多采用封(播后芽前土壤封闭处理)、杀(苗后前期茎叶处理)、补(分蘖期进行)三次除草。 芽前封闭处理:30%丙草胺乳油(加安全剂)每亩用 100150 毫升或 40%丙苄每亩用 6070 克 (含安全剂),于播后稻芽吐白时(播后 23 天)对水 3050 公 3、斤地面喷雾。 50%丁草胺颗粒剂每亩用 1 公斤,犁后耙前撒施,3 天后再行播种,或 50%丁草胺乳油每亩用 150200毫升,播后 2 天内地表喷雾。 42%丁 乳油,播种后 3 天内施药,每亩用100150 毫升对水 3050 公斤地表喷雾。 施药后,保持田间湿润,但无积水,效果才好。 以上方法对稗草防除效果较好,且能兼除千金子。 而异丙隆配方的除草剂遇水或随温度升高,活性增强,会出现死苗现象,应慎重选用。 苗后茎叶处理:对于封闭除草效果不好或没有来得及封闭的直播稻田,茎叶处理是一个补充。 可于稗草 23 叶期进行第二次防除。 氟磺草胺油悬乳剂(稻杰),每亩用 4060 毫升,对水 30 公斤(15 公斤 4、水中加 5 克有机硅)喷雾;亩用35%二氯苄可湿性粉剂每亩用 4050 克,对水 3050 公斤(15 公斤水中加 5 克有机硅)均匀喷雾。 分蘖期补除:若由于前期除草效果不好,田间杂草发生严重时,可于旱稻 57 叶期施药补除。 此时稗草较大(45 叶期),可用 10%农美利悬乳剂(双草醚)每亩 30 毫升,加 5 克有机硅,对水 15 公斤喷雾。 以上三种方法,施药后保持田面湿润,药后 4872 小时,若有降雨,并田间浅层积水,不必排出;若无降雨,有条件的可人工给水,保持 35 厘米水层 35 天,效果更佳。 如田间有莎草和阔叶杂草,可选用苯达松等制剂,按可混性操作,一并防除。 方法是,在旱稻分蘖末期(不能再晚),用 25%苯达松 150 毫升,加 20%二甲四氯 150 克,对水 30 公斤(15 公斤加有机硅 5 克)茎叶喷雾。 总之,旱稻田以稗草为主的杂草防治,应遵循科学用药,早防早治的原则,针对旱稻的栽培方式,看准草相,选准药剂,严格药剂使用剂量、施药适期、使用技术,采用芽前封闭、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防治手段,掌控墒情,搞好田水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防除效果。 专利查询。翻耕直播旱稻田稗草的化学防治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人教版化学九年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同步测试题三
⑧ C.②⑤⑥⑦⑧⑩ D.③④⑤⑥⑦⑧⑨ 7.下列物 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 A.铜线 B.不锈钢 C.铝锅 D. 18K黄金 8.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 A.碳、氧化铁 B.硅钢、汞 C.铜、氯化铜 D.青铜、玉石 9.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 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 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word综合检测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A. t1 ℃ 时,溶液 ① 是不饱和溶液 B. t2 ℃ 时,溶液 ④ 是饱和溶液 C. t1 ℃ 时,溶液 ⑤ 是饱和溶液 D. t2 ℃ 时,溶液 ③ 是不饱和溶液 二、填 空题 (共 38分 ) 11. (8 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据图回答: (1)10 ℃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_______(填 “”“ = ” 或“”) 乙物质的溶解度。
番薯高产增收的三项措施
其块茎膨大,提高番薯产量,可采用以下三种办法。 一、打顶:第一次在主藤长到 4050 厘米时,摘去主藤生长点;第二次在分枝长到 3040 厘米时,再摘去分枝的生长点。 分枝增多,茎叶茂盛,光合作用增强,缩短了根茎叶之间输送养分的距离,促进块茎膨大。 二、提藤:当藤叶旺长时,自地面提起,再放置原处,不扭转茎叶,不打乱藤叶秩序,不折断藤叶,可抑制茎节产生不定根及藤叶徒长,一般每 10提藤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