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内容摘要:
2、后分泌酶使附近的寄主组织解体,再进一步扩展蔓延到寄主的其他部分。 据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大豆盛花期为 7月 10日20 日,子囊盘出现的高峰为 7月 20日至 8月 10日,菌核病盛发期为 8月 10日至 20日。 防治措施: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 20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为菌核菌的非寄主作物,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 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 8001200 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 7天补喷 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专利查询。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
相关推荐
2、米为好,这种间作方式的群体结构均较为合理;既可以发挥玉米边行优势,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又可以减少玉米对大豆的遮阴,获得一定的大豆产量。 玉米大豆间作,玉米可适当缩小行、株距,增大密度,以充分利用间作田间透光良好的环境条件,发挥玉米边行效应的增产潜力,大豆则要适当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减少密度,以改善大豆田间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大豆植株个体得到较好的营养面积。 一般玉米行距 40 厘米,株距 20
精对容器底部 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B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6( 08 吉林)如图 3所示.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 水 >ρ 酒精 ),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 p 甲 和 p 乙 的关系是( A ) A. P 甲 > P 乙 B. P 甲 =P 乙 C. P 甲 < P 乙
破裂,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 A.迅速跑开 B.单脚站立 C.双脚站立 D.趴在冰面上挪开 3.( 2020常州)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 ①载重量大的汽车装有许多车轮 ②压路机上碾子的质量很大 ③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冰鞋上装有冰刀 ④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 2020 宜昌)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使 冰壶 按照运动员预计的运动快慢和方向运动 . 20. 若一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 100kg温度为 20℃的水,阳光照射一天后 , 水温升高到 70℃,则热水器内的水吸收了 J 的太阳能;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改变了水的内能。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103J/ (kg℃ )] 21.烧菜时,在很远我们就能闻到菜的浓浓香味,说明分子 当菜凉下 来 后 , 所 闻 到 的 香 味
2、要及时补种早熟品种或药剂防治。 1、补种。 最好补种以芸豆、红小豆、黑豆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补种同类作物时可选用生育短 1015 天的早熟品种。 2、对于播种期晚,因低温、干旱造成牙干、坏种地块,田间缺苗特别严重、需要毁种的地块,应选择早熟品种或替代作物,果断采取毁种,并采取密植栽培方式,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提高毁种作物的产量。 三、抓紧深松、铲趟,全力进行抗旱保墒、促早熟1
置于水平地面上,则砖块 A对砖块 B的压强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 pB=___ _____;砖块 A对砖块 B的压力与 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 FA∶ FB=___ _______。 19. 潜水艇 的 表面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强是 1200kPa,那么它可以在水中下潜的最大深度 大 约是 m。 20. 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 ,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 10cm2,如图 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