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菌核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内容摘要:

2、后分泌酶使附近的寄主组织解体,再进一步扩展蔓延到寄主的其他部分。 据调查研究,黑龙江省北部垦区大豆盛花期为 7月 10日20 日,子囊盘出现的高峰为 7月 20日至 8月 10日,菌核病盛发期为 8月 10日至 20日。 防治措施:1、品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 20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黑龙江省大田作物中禾本科作物为菌核菌的非寄主作物,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较大程度地减轻发病。 7、栽培密度:在雨水调合年份,尽量降低栽培密度,既不影响产量,又不利于发病。 8、药剂防治:菌核发病初期,用 40%纹库利可湿性粉剂 8001200 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2000倍液叶面喷雾,隔 7天补喷 1次,在该致病真菌子囊盘萌发盛期,可用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有较好的控病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