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瘟的识别与防治内容摘要:

薯瘟是华南地区甘薯最严重的一种病害。 一般病田损失 20%,严重的甚至完全失收。 是国内的植物检疫对象,国外未见报道。 此病的症状有几种表现:病薯种块育苗不能出苗,或苗高 1500厘米以前就凋萎。 带病的苗移植到大田后,一般 10 天后出现凋萎症状,阳光猛烈时更为明显。 地下部切口处变黑褐色腐烂。 撕开表皮层可见到茎部的维管束呈条状变褐色或黑褐色。 最后茎组织完全腐烂,只残留丝状的维管束组织。 株根茎部腐烂,地上部茎叶凋萎,叶色暗淡无光。 如果茎蔓长出不定根时,凋萎症状则不明显,但撕开茎基表皮,可见维管束变褐,地下根茎部分或全部腐烂。 薯在感病初期,外表无明显症状,但横切靠近茎蔓处的薯块,可见沿皮层和中柱交接处的维管束呈小斑点变褐,如纵切薯块,则可见到维管束呈褐条状。 病薯块可发出一股臭辣味。 终至整个薯块烂掉。 防治措施:此病的防治应实行严格检疫,在疫区应选用抗病品种和进行农业防治:禁病种苗输入无病区。 :华北 48、高农选 1号和 3 号、南农 11 号、台农 46 号和 31 号、红心企农、普薯 6 号、广薯 15 号等。 好与水稻进行水旱轮作一年,或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3 年。 此外,避免施用带菌的农家肥。 防止病菌随灌溉水传播。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