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子且易于消化的物质。 ⑥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21%左右,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 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①④⑤⑥ 27. 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 下列与此有关 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28. 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 29. 为获得优良的发酵食品,实验室在三支试管中培养了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下图中甲、乙、丙三支试管的菌种及其发酵食品对应正确的是 A.甲试管:酵母菌 — 果酒 、 乙试管:醋酸菌 — 果醋、丙试管 :乳酸菌 — 泡菜 B.甲试管:醋酸菌 — 泡菜、乙试管:酵母菌 — 果酒、丙试管:乳酸菌 — 果醋 C.甲试管:乳酸菌 — 果酒、乙试管:酵母菌 — 泡菜、丙试管:醋酸菌 — 果醋 D.甲试管:醋酸菌 — 果醋、乙试管:乳酸菌 — 泡菜、丙试管:酵母菌 — 果酒 30.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 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 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① 皮肤 ② 饮用水 ③ 牛奶 ④ 注射器 ⑤ 培养皿 ⑥ 接种环 ⑦ 培养基 ⑧ 果汁 ⑨ 酱油 ⑩ 手术刀 A. ④⑤⑥⑦⑩ B. ①②③⑧⑨ C. ①②④⑤⑥⑧ D.以上全部 31. MRSA 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 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 H 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 MRSA 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 菌 1 100 μ g/mL 蛋白质 H 生长正常 2 20 μ g/mL 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 g/mL 青霉素+ 100 μ g/mL 蛋白质 H 死亡 A. 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 B. 第 2 组和第 3 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 MRSA 菌 C. 实验还需设计用 2 μ g/mL 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 蛋白质 H 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 32. 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 C源、 N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氧化 NH3 分解乳酸 固定 N2 利用光能 C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N源 NH3 N2 N2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 硝化细菌、乳酸菌 B. 乳酸菌、根瘤菌 C. 根瘤菌 、衣藻 D. 硝化细菌、衣藻 33. 某种细菌菌株需要亮氨酸才能生长 ,但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 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 ,想筛选出下表格中细菌菌株类型 ,则配制相应选择培养基类型正确的是 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A L+ S+ L S L+ S B L S L+ S+ L S+ C L S+ L+ S+ L S D L+ S L S L+ S+ 34. 下 图为 “ 土 壤 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 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 103倍 B. 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恰为 5号试管的 10 倍 C. 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 1. 710 9个 D. 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高 35. 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 , 用表层土制成的稀泥浆接种到特制的培养基上培养,可将自生固氮菌与其他细菌分开,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 加抗生素 ② 不加抗生素 ③ 加氮素 ④ 不加氮素 ⑤ 加葡萄糖 ⑥ 不加葡萄糖 ⑦37℃ 恒温箱中培养 ⑧28 ~ 30℃ 恒温箱中培养. A. ①③⑤⑦ B . ②④⑥⑧ C . ②④⑤⑧ D . ②④⑥⑦ 36. 请选出土壤微生物分离的正确操作步骤 : ① 土壤取样。 ② 称取 0. 5 g土壤将其加入盛有5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 吸取 1 mL菌液接种到平板上。 ④ 依次稀释至 10 10 10 10107 A. ① → ② → ③ → ④ B. ① → ③ → ② → ④ C. ① → ② → ④ → ③ D. ① → ④ → ② →③ 37.将 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月 20 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种方式的处理, 3次重复,每隔 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不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从堆放、水泡 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38. 下表是科研人员研究 “ 施加秸秆和蚯蚓活动对麦田氮元素释放的影响 ” 实验结果。 其中表施处理是将秸秆均匀覆盖于土层表面,混施处理是将秸秆与 0~ 20cm 土壤均匀混和。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 B.农作物秸秆回田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原理 C.蚯蚓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氮向各种无机氮的转化 D.混施秸秆土壤有。陕西省西安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