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2期末测试内容摘要:

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有人提出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出现所谓的“尺缩效应”、“钟慢效应”。 这个发现否定了 22.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 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 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 ”这本书 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 天下郡国利病书》 23.林琴南( 1852— 1924年),即林纾,不懂外文却翻译了 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确立了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 光绪辛丑年,林琴南“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 他真正的动机是 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 B.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 C.“触黄种之将亡”,爱国保种 D.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 ,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 说: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是 ,国民共享 《富春山居图》有分离 60 余年后,于 2020年 6月 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的开幕式场景,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 对其主题 “山水合壁”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 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 ② “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③ 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 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 ④ 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④ D. ① ③ ④ 二、非选择题 (共 50分 26题 16分、 27 题 16 分、 28题 18分 ) 26. (16 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 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 大田 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 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 ,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 ( 6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 到空前激 烈的批判:一 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 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 我们的选择》 ( 2)结合材料一 ,材料二和 所学的知识 ,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