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物第三册(期末)同步测试题五内容摘要:

___________,而与乳汁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有。 34. 若甲 图的 细胞 3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 内 电位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 3 和细胞 2 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 图丙中存在 _____个如图乙所示的结构。 该结构中信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35.若甲图的靶细胞是体内移植器官的细胞,那么,细胞 4 的作用会引起机体 反 应。 写出 细胞 4 发挥作用的方式。 36. 丙 图的 细胞中构成①的主要物质是。 结构 ② 的存在说明该细胞 生命活动所需 能量 主要是通过 方式产生的。 (五) 回答有关试管苗培养 及其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 问题。 ( 15分) 37.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培养试管苗的过程中,常常是将处于 状态的细胞先诱导形成 愈伤组织, 然后再先后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芽和根。 诱导再分化的方向是与培养基中 比值有关。 该比值接近于 1 时诱导形成的是。 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 研究人员进行了 “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 ”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图中虚线表示大气中 CO2浓度 )。 请回答: 38. 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 CO2 浓度下进行的。 据图 中信息 分析 可见 ,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 基中的 和 更高。 39. 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 24h 内 CO2 浓度变化曲线。 图中 b- c段 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 c- d 段 CO2 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 d 点时打开培养瓶塞,试管苗的光合速率。 40.生产实践中,在试管苗移栽阶段,当试管中的植株长到 510cm 时,可先 35 天,使其适应试管外环境。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推知,采用 培养基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和 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41. 在试管苗的叶肉细胞中, CO2 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基质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基质 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研究人员 为研究移栽后的试管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将形态、大小、生理状况相同的 移栽 苗分成四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 1h,再用适当的相同的光照射 1h,测其 重量 变化(假设在光下和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量相同),得到下表的数据。 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 别 1 2 3 4 温度 /℃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 平均 重量变化 /mg - 1 - 2 - 3 -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 平均 重量变化 /mg +3 +3 +3 +1 42.根据本实验所测数据,该 种移植苗 细胞呼吸速率最高的温度是 ; 27℃时的净光合速率是 mg/h; 30℃时真光合速率为 mg/h。 (六)回答有关植物的育种方法的问 题。 ( 8分) 下图 甲、乙、丙、丁、戊、己 为 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 , 据图回答: 43.比较甲乙两种育种方 法 ,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B 过程 常用的方法 有。 44.图中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有 ,其作用的原理是。 45.育种过程中利用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原理的 育种 方法有。 K 过程 的实现首先要 , L 表示。 遗传物质肯定只来 自于一个亲本的 育种方法是。 (七)回答有关 人体 生理活动 调节机制 的 问题。 ( 5分) 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会产生缩手反应。 在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 ____向传递的。 47.将实验 猴 放在寒冷环境中发现其 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写出此环境温度下 体内温度调节的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 48. 实验发现,实验 猴 因为长时间的接受 头部电极刺激 而 引起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 的 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多、饮水剧增。 科学家 推测脑内 区域被损伤,引起了 缺乏。 ( 八 )分析有关 生物工程的资料 ,回答问题。 ( 12 分) 49. 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 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 ( ) ① PCR技术 —— 扩增蛋白质 ② 杂交瘤技 术 —— 制备单克隆抗体 ③ 光学显微镜 —— 观察叶绿体的基粒 ④ 花粉离体培养 —— 培育单倍体植物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红细胞生成素 (EPO)是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由于天然 EP0来源极为有限,目前临床使用的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来自于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其 生产流程如右图 : 50.本生产流程中要得到的目的基因是 ; 受体细胞是。 图中 ② 所指的物质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