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2、叶片枯萎至死;接近地表的茎基部变为黑色;病部缢缩,致使幼苗猝倒死亡。 成株期发病,病叶初呈水浸状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后呈黄褐色,有的出现同心轮纹,外围有一紫黑色晕圈;在蔓和叶柄上发病,病斑长圆形,凹陷,初呈水浸状黄褐色后变成黑色,病斑蔓延茎周围,则植株枯死;幼果受害后发育不正常,多呈畸形或萎缩腐烂;成熟果实病斑初呈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呈环状,暗褐至黑褐色,凹陷,湿度大时中部产生红色粘稠状物质分生孢子团。 播途径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附在被害组织、土壤或种子上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 后病部又能形成分生孢子盘及分生孢子,造成再次侵染。 病菌分生孢子传播主要依靠雨水或地面流 3、水的冲溅,故一般贴近地面的叶片首先发病。 病条件湿度大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因素:在温度适宜、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时,病菌潜育期只有 3 天,温度在 1030范围内都可发病,最适是2024,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南瓜炭疽病发病速度快,如不及时防治,23 天后病害明显加重,造成植株生长停滞。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理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进行 3 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菌侵染源。 除越冬菌源,调节土壤酸碱度每 667 平方米用生石灰 100 千克进行灌水溶田 2030 天,然后进行冬翻晒白待种,从而达到消除菌源,调节土壤酸碱度的目的。 用抗病品种或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用 5560热水浸种 15 分钟,然后倒入凉水冷却,或用 4%福尔马林 200 倍液浸种 30 分钟后清洗、催芽,从而减少初侵染源。 壤消毒结合浇定根水,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灌根,进行土壤消毒。 剂防治根据常年发病时期提前 35 天喷药防治,可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粉剂 10001500 倍液、百菌清 500600 倍液喷施喷施,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续 23 次,可预防病害发生。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