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xx届高三第三次教学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PbSO4H 2O,相对分子质量为 990)可用作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 不溶于水。 以 铅泥(主要成分为 PbO、 Pb 及 PbSO4等)为原料制备三盐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Ksp(PbSO4)=l08; Ksp(PbCO3)=l013。 回答下列问题: ( 1) 加 Na2CO3溶液转化的目的 是 . ( 2) 酸溶时 ,不直接使用 H2SO4溶液的原因可能是。 铅与硝酸在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洗涤操作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4) 当沉淀转化达平衡时,滤液 l中 c(SO42)与 c(CO32)的比值为。 ( 5) 5060℃ 时合成三盐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得到纯净干燥的三盐 ,假设铅泥中的铅元素有 80%转化为三盐,则铅泥中铅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 ( 15 分)对烟道气中的 SO2进行回收再利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Ⅰ . CO 还原法 ( 1) 一定条件下,由 SO2 和 CO反应生成 S 和 CO2的能量变化如右图 I所示,每生成16gS(s) ,该反应 (填 “放出 ”或 “吸收 ”)的热量为。 ( 2) 在绝热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CO(g)+SO2(g) S(s)+2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对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则已达平衡状态 B.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C.达平衡后若再充人一定量 CO2,平衡常数保持不变 D.分离出 S,正、逆反应速率均保持不变 ( 3) 向 2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molCO 和 lmolSO2,分别进行 a、 b、 c 三组实验。 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 2CO(g)+SO2(g) S(s)+2CO2,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Ⅱ 所示,则三组实验温度的关系是 a b c (填 “ ”、 “ ”、或 “=”) ;实验 a 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时,反 应速率 v(SO2)=。 Ⅱ .Na2SO3溶液吸收法 常温下,用 L1, Na2SO3溶液吸收 SO2 的过程中,溶液 pH 随吸收 SO2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如上图 Ⅲ 所示。 ( 4) L1 Na2SO3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安徽省合肥市20xx届高三第三次教学模拟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倾听民意,科学民主决策 二、非选择题( 56分,共 5小题) 【讲究文明 维护尊严】 :“下午 5:40,地铁二号线南京西路站一车厢内。 PO主( 新 情景一 : 小亮在新闻上了解到 不法分子将收购来的劣质枣经糖精钠温水浸泡,便可“生产”出卖相颇佳的青枣。 浪微博博主)进车厢后踩到一个黏黏的东西,正奇怪时,听见‘ bia叽 bia叽’的声音,这才发现身边一女子正在吃着泡椒凤爪
0 成立的 P( x, y)构成的区域面积为( ) A. 4 ﹣ B. 4 ﹣ C. D. +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 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求解 xcosθ+ysinθ+1=0 成立的等价条件,利用数形结合求出对应的面积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对应的区域为三角形 OAB, 若存在 θ ∈ R,使得
示的气垫导轨装置进行实验.其中G G2为两个光电门,它们与数字计时器相连,当滑行器通过 G G2光电门时,光束被遮挡的时间 Δ t Δ t2都可以被测量并记录,滑行器连同上面固定的一条形挡光片的总质量为 M,挡光片宽度为 D,光电门 间距离为 x,牵引砝码的质量为 : 图 12 (1)实验开始应先调节气垫导轨下面的螺钉,使气垫导轨水平,在不增加其他仪器的情况下, 如何判定调节是否到位。 答
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 4分) 【二】 睡在芬芳的稻草床上 (22分 ) 周志国 ①睡在稻草上。 小憩的庄稼人。 贪玩的孩子。 阳光洒在温软金黄的草堆上。 花儿一样的梦。 ②我睡在稻草上,是睡在用稻草铺垫的木床上。 ③从农村出来后的每年春节,我是雷打不动要回老家去的。 回到乡下,回到父母的身边。 有一年冬天,大雪齐了膝盖,我就是 连滚带爬 . . . . 回去的。 人回去,心也回去。
(6分 ) 从前人类的耳朵里住着的房客是①,而现在人们的耳朵里却住着②,作者对此用一个拟人、比喻句③,以表达痛惜、愤慨之情。 (①②填文中词语,③填文中句子。 ) 6.结 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 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听见耳朵的惨叫。
,第 n个式子是 (用含的 n式子表示, n为正整数). 三 .解答题: 12.(每题 6分,共 12分)计算: ( 1) )8()67()3()12( ( 2) 6])2(4[)3(1 34 13.(每题 6分,共 12分)解方程: (第 14 题) ( 1) )9(7694 xxx ( 2)3 355 4 xx 14.(本题满分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