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xx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word版内容摘要:

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变化的原因 .(10分 ) (2)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 ,你认为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6 分 ) (3)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 9分) 4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 中国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久远,一个原因在于地理方面:它与人类其他伟大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 这种与世隔绝的意义就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较中东或印度诸民族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 因而,他们的文明更为连续不断,也更为独特—— 中国与欧亚其他伟大文明之间,有着较后者相互之间更为根本的差别。 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 假如在普通的时代,这种秩序和持久性或许可看作是件幸事。 但是,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商业革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在这样一个时代,稳定成了可咒诅的东西,而非幸事。 相对地说,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是静止的、落后的。 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观念,尽管那时在西方被认为理所当然,但依然不合中国人的思想。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封建社会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特点,并分析其中原因。 ( 12分) 选修部分任选其一答题。 43.(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击败中国引起了年轻的光绪皇帝的注意 ,他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 ,他颁发了一系列统称为“百日维新 ” 的改革法令 .它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 ,建立了以欧洲的学风为基础的新学校 ,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 ,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新的由应征者组成的军队 .这些措施始终停在纸上 ,因为军队支持始终维护旧秩序的皇太后 .这时 ,他废除了年轻的皇帝 ,宣布由她自己摄政。 废除了所有的改革法令 ,杀害了六位维新派领导人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 ,概括出“百日维新 ” 的措施 .(6分 )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9分 ) 44.(15分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现近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