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论文:桥梁上部结构支架现浇施工技术与实例分析内容摘要:

区县城附近修建一座小桥,跨越一呈 v 形山谷,为3 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布孔为 34m+38m+34m,梁高为 左右,箱梁断面为单箱三室等截面, 4 个腹板厚均为50cm,预应力都布在腹板上,每个腹板上 6 束 19 根直径为 的钢绞线,群锚预应力体系,共计 24 束通索、竖弯索。 单束张拉控制力为 3300kn,使用 ycw400 型千斤顶在梁两端张拉。 由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桥梁及预应力施工很不熟悉。 采用一次性搭设满堂支架,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管道与模板,一次浇筑三孔梁的施工方法。 由于施工时预应力管道安装不规范,在浇混凝土时没有保护好管道,混凝土达到强度穿预应力钢绞线时,管道移动且堵塞相当严重,箱梁混凝土多处开窗,管道不平顺,预应力损失相当大,张拉伸长值达不到规 范要求,中跨跨径大,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对于三跨跨径不大的连续梁,如果设计采用 7 孔钢绞线群锚,除了在腹板布置部分弯索来抵抗腹板上主拉应力与剪切应力外,其余主要在顶板的负弯矩区,底板正弯矩布置短索、预应力吨位少,张拉千斤顶体积小,安装移动方便,施工难度减小,施工质量也好控制。 该桥预应力出现的问题,很难拿出合适的办法来补救,只能先检测中跨预应力损失情况,再考虑在边墩顶面 (负弯矩区 )和中跨底板 (正弯矩区 )设置明槽和体外预应力索来补救的措施。 这样将大大增加施工成本和工期。 由于在偏远山区施工,劳动力难组织,一次浇筑时间长,施工人员容易疲劳,施工机械容易发生故障,也没有备用措施,施工中难以确保不出问题,如果分三次浇筑难度将大大地降低。 分三次现浇,第一次为 34m+8m 左右,第二次为 38m,第三次 34m 左右,施工缝设在 1/4 跨径附近,这样即可以节 省支架投入,每一次浇混凝土体积减少,预应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