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理论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汽车制造、维修、营销和汽车电工岗位群需求,建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育人。 加快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网络信息平台资源建设,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专业教学具有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使理论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相适应,学生就业率达 95%以上。 监测指标: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习实训、精品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组织安排与实施,教学监督与检查,学生就业率,教学评估,企业评价,主管部门意见。 ( 4)社会服务目标 建设汽车综合维修厂,积极拓展 社会培训功能,积极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社会年培训 3000 人次,年开展汽车维修、汽车装配、汽车电工等技能培训和鉴定2020 人次。 监测指标:营业执照,相关设备清单,培训鉴定相关档案。 项目建设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办学机制体制建设、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各类教学文件、制度、校企合作机制体)。 第二阶段: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训教学资源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3 门省级精品课程、 4门院级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 3人,专业 骨干教师 15 人,硕士学历 6 人,引进博士 1 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 50%。 )、实训室建设(汽车维修实训室 、汽车装配实训室、汽车电工实训室)。 第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汽车综合维修车间)。 (二)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解决的关键问题 ( 1)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师资队伍建设;( 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改革措施 ( 1)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有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委员会章程,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功能,逐步增强学院办学活力。 ( 2)校企合作制度建设。 深化我院内部人事分配、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一整套有利于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校企之间人才双向聘任制度,建设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 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按照汽车制造与装配行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计划制订、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按企业要求“量身定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 4)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校企共建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等措施,促使专业教师深入工程实践,开展技术服务,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两年内,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超过 80%。 大力推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及 专业群建设,依托合作企业建立动态兼职教师库,完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两年建设期内,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