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重油催化裂解生产烯烃技术内容摘要:
丁烯 CPP 工业试验裂解汽油性质 标定方案 丙烯方案 中间方案 乙烯方案 密度 (20℃ )/ 二烯值 /gI.(100g)1 溴价 /gBr.(100g)1 辛烷值 RON MON 族组成(色谱法) /m%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环烷烃 烯烃 芳烃 CPP 工业试验裂解轻油性质 标定方案 丙烯方案 中间方案 乙烯方案 密度 (20℃ )/ 3 凝点 /℃ 13 2 3 溴价 /gBr.(100g)1 族组成(质谱法) /m% 链烷烃 环烷烃 总芳烃 胶质 工业试验结论: 1) CPP 工艺成功地在大庆炼化公司 8 万吨 /年催化热裂解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与中小型试验结果相符,表明 CPP技术成熟、工艺可靠。 2) CPP 工业装置操作弹性大,产品结构可灵活变化,使用 45%大庆蜡油掺55%减压渣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丙烯方案、中间方案和乙烯方案的工业试验,乙烯、丙烯、丁烯的综合产率仔 — %之间。 3) CEP 催化剂工业产品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业装置运转,证明它具 有良好的裂化活性、烯烃选择性、抗金属污染性能以及优良的水热稳定性和流化输送性能。 4)由于催化热裂解的反应温度低于 650 oC,再生温度低于 760 oC,在反应器和再生器设计时,采用常规催化裂化装置的材料即可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现有催化裂化装置进行适当改造来实施 CPP 工艺,是一条以重质原料在催化裂化基础 15 上发展石油化工的新途经。 ② HCC技术 HCC工试原料 — 常压渣油的组成分析 项目 单位 实测值 密度 (20℃ ) g/cm3 粘度 80℃ mm2/s 100 mm2/s 凝固点 ℃ 47 残炭 % 平均分子量 527 关联指数 (BMCI) 馏 程 IBP ℃ 246 10% ℃ 381 50% ℃ 510 90% ℃ 676 95% ℃ 685 族 组成 CP CN % CA % 元素分析 C % H % S ppm 6100 N ppm 2973 金属 含量 Fe ppm 24 Ni ppm V ppm Na ppm HCC催化剂 LCM5性质 项 目 LCM5 物理性质: 堆积 g/cm3 孔面积 cm3/g 比表面积 m2/g 磨损指数 % 化学性质: Al2O3 Fe2O3 SO4= 活性组分 筛 分 组 成 % 0~20μm 20~40μm 40~80μm 80μm 16 HCC技术工业试验参考数据 项目 标定数据 原料油 大庆常压渣油 反应温度, ℃ 670680 反应压力, KPa 100125 水油比, w/w 裂解气(≤ C4), w% 氢气 甲烷 乙烯 乙烷 乙炔 丙烯 丙烷 丙炔及丙二烯 丁烯 1, 3丁二烯 丁烷 液体产品, w% 其中:裂解汽油 中间馏份油 裂解重油 丙烷 丙炔及丙二烯 丁烯 1, 3丁二烯 丁烷 液体产品, w% 其中:裂解汽油 中间馏份油 裂解重油 17 焦 炭产率 ,焦炭产率 , 损 失 损 失 损失 合 合 计 合 计 合计 品组成结构参考数据 项 目 占占镏分 % 占 液收 % 对占液收 % 对 原料 % 对原料 % 汽 油镏分 汽 油镏分汽油镏分100 苯 苯 苯苯 甲 苯 甲 苯 甲 苯甲苯 间 、对 间 、对二甲苯 间 、对二甲苯间、对二甲苯 邻 二甲 邻 二甲苯 邻 二甲苯邻二甲苯 乙 苯 乙 苯 乙 苯乙苯 焦 炭产率 ,焦 炭 产 率 , 损 损 失 损失 合 合 计 液体产品组成结构参考数据 目 占 镏分 % 占镏分 % 占 液占液收 % 对 原对原料 % 汽 汽 油镏分汽油镏分(IBP~200℃ ) 100 1 苯 苯苯 甲 苯 甲 苯甲苯 间 、对 间 、对二甲苯间、对二甲苯 邻 二 邻 二甲苯邻二甲苯 0 18 苯 乙烯 苯 乙烯 苯 乙烯苯乙烯 C9芳烃 C9芳烃 C9芳烃C9芳烃 C10以上 C10以上芳烃 C10以上芳烃C10以上芳烃 非 芳烃 非 芳烃及杂环 非 芳烃及杂环化合物非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轻 油镏 轻 油镏分 轻 油镏分轻油镏分100 单 环 单 环芳烃 单 环芳烃单环芳烃 萘 萘 萘萘 α一甲 α一甲苦萘 α一甲苦萘α一甲苦萘 乙 苯 乙 苯乙苯 0 苯 乙 苯 乙烯苯乙烯 0 C9芳烃 C9芳烃C9芳烃 C10以 C10以上芳烃C10以上芳烃 0 非 芳 非 芳烃及杂非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0 轻 油轻 油镏分轻油镏分(200~280℃ ) 100 6 单 环 单 环芳烃单环芳烃 .01 0 萘 萘萘 α一甲 α一甲苦萘 19 α一甲苦萘 二甲苦萘 +三甲苦萘 芴、菲、蒽系等 非芳烃及环化合物 重油镏分 (280℃ ) 100 合 计 100 HCC 技术工业化注意主要问题 —— HCC工艺是在重油催化裂化基础上开发的以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它既有与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相似之处,又有与重油催化裂化不同之处。 由于高温、大剂油比、大水油比、产品分布以气体为主, 同时反应油气中带有一定量的 NOX、 SOX 杂质及催化剂细粉颗粒等特点,不能完全采用常规的重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 要使 HCC 工艺技术工程化。 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即: —— 防止高温反应油气结焦问题; —— 反应再生温度高带来的设计选材问题; —— 大剂油比的实现问题; —— 大水油比所带来的工程化问题和酸性水处理问题; —— 流体产品的分离和利用问题; —— 终止反应的急冷技术和能量利用问题; —— 减少催化剂再生循环带入油气的杂质问题; —— 再生器的补热问题。 HCC 技术工业化的对策 —— ★ 防止高温反应油气结焦的技术措施 —— 反应及沉降器系统的结焦可能性较小,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转油线及分馏塔系统结焦。 由于 HCC 工艺反应条件比 RFCC 苛刻得多,剂油比为 15— 20,油剂混合温度一般为 700— 730℃ ,在这工况下,温度已经远远高于进料及生成油气的露点温度,在提升管内催化剂循环流动量极大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高雾化效率喷嘴(要求雾化后油滴颗粒直径约 50微米),能 20 防止液滴凝聚在提升管的管壁上,因而避免提升管结焦。 HCC。能源化工]重油催化裂解生产烯烃技术
相关推荐
准备。 24 第一阶段结束应达到的目的: 原料磨、溶出系统、赤泥分离、洗涤沉浆槽、絮凝剂制备、控制过滤系统投入运行。 精液槽装满。 下矿 6731 吨 ,原料磨运行 71 小时,入磨循环母液26466m3,制备的首批入磨碱液余 1500 m3 存于蒸发循环母液槽内。 分解槽 1 系列 1#槽空,准备接受分解浆液。 (1 系列分解扩槽阶段 ): 71~ 214 小时 原料磨、溶出系统仍维持 380
二氧化碳 、 氮等不可燃气体。 主要有天然气 、 焦炉煤气 、 炼厂干气等。 能源统计知识手册第一部分 能源的基本概念【能】 能是物质的属性,是作功的能力。 能有多种形式,所有形式的能都归结为各种原子或核子的势能或动能。 “能 ”这个词出现之前,是用 “力 ”这个词表示的。 最早使用 “能 ”这个词的是德国科学家罗伯特 迈尔,他在 1842年发现能量守恒定
I2 I21 I22 I3 I31 I32 I33 I4 I41 I42 九 、课程介绍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参考 学时 1 机车 车辆电子技术 ◆ 动车组 主控单元基本组成; 动车组 主控单元各插件板灯显含义 ; 动车组 主控单元检测办法及各种技术指标; ◆通过学习与实训,使学生 掌握 故障分析软件的安装、使用, 并能根据故障信息分析出 动车组 存在的问题。
密封、标记,招标人对误投或过早启封概不负责,对由此造成提前开封的投标书,招标人将予以拒绝,并退回。 投标截止日期 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的时间不得迟于招标邀请书中规定的截止时间。 投标文件应于投标截止日期 2020 年 月 日 14 时以前送达陕西新兴煤烯烃有限公司 西安市高新六路腾飞创新中心 B 座 501 室工程部 迟交的投标文件 一切迟到的投标文件都将被拒绝。 1投标文件修改和撤回
WXH811A 线路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2 保 护 功能特点 可选功能可通过配置工具,可靠、快捷的完成; 采用高性能、可信赖、功能强大的许继新一代硬件平台, 16 位高精度的双 AD,浮点运算 32 位 DSP,充分考虑冗余及功能扩展。 可视化的逻辑开发工具 VLD,在 VLD 开发 环境下 , 所有的保护逻辑都是由不同 的可 视化柔性继电器组成,实现 微机保护的完全透明化设计;
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如采用热加工的方法下料,应留出机械加工余量,以便于除去淬硬层及过热金属。 淬硬倾向较大的合金钢 采用热加工方法下料后,对切口部分应先进行退火处理再进行机械加工。 加工后的坡口应检查其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坡口内及边缘 20mm 内母材有无裂纹、重皮、破损及毛刺等缺陷,淬硬倾向较大的钢材还应进行表面探伤。 管口端面应与管道中心线垂直。 其偏斜度不得超过 DL/T869-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