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重油催化裂解生产烯烃技术内容摘要:

丁烯 CPP 工业试验裂解汽油性质 标定方案 丙烯方案 中间方案 乙烯方案 密度 (20℃ )/ 二烯值 /gI.(100g)1 溴价 /gBr.(100g)1 辛烷值 RON MON 族组成(色谱法) /m%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环烷烃 烯烃 芳烃 CPP 工业试验裂解轻油性质 标定方案 丙烯方案 中间方案 乙烯方案 密度 (20℃ )/ 3 凝点 /℃ 13 2 3 溴价 /gBr.(100g)1 族组成(质谱法) /m% 链烷烃 环烷烃 总芳烃 胶质 工业试验结论: 1) CPP 工艺成功地在大庆炼化公司 8 万吨 /年催化热裂解装置上进行了工业试验,工业试验结果与中小型试验结果相符,表明 CPP技术成熟、工艺可靠。 2) CPP 工业装置操作弹性大,产品结构可灵活变化,使用 45%大庆蜡油掺55%减压渣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丙烯方案、中间方案和乙烯方案的工业试验,乙烯、丙烯、丁烯的综合产率仔 — %之间。 3) CEP 催化剂工业产品经过两个多月的工业装置运转,证明它具 有良好的裂化活性、烯烃选择性、抗金属污染性能以及优良的水热稳定性和流化输送性能。 4)由于催化热裂解的反应温度低于 650 oC,再生温度低于 760 oC,在反应器和再生器设计时,采用常规催化裂化装置的材料即可满足要求,因此,利用现有催化裂化装置进行适当改造来实施 CPP 工艺,是一条以重质原料在催化裂化基础 15 上发展石油化工的新途经。 ② HCC技术 HCC工试原料 — 常压渣油的组成分析 项目 单位 实测值 密度 (20℃ ) g/cm3 粘度 80℃ mm2/s 100 mm2/s 凝固点 ℃ 47 残炭 % 平均分子量 527 关联指数 (BMCI) 馏 程 IBP ℃ 246 10% ℃ 381 50% ℃ 510 90% ℃ 676 95% ℃ 685 族 组成 CP CN % CA % 元素分析 C % H % S ppm 6100 N ppm 2973 金属 含量 Fe ppm 24 Ni ppm V ppm Na ppm HCC催化剂 LCM5性质 项 目 LCM5 物理性质: 堆积 g/cm3 孔面积 cm3/g 比表面积 m2/g 磨损指数 % 化学性质: Al2O3 Fe2O3 SO4= 活性组分 筛 分 组 成 % 0~20μm 20~40μm 40~80μm 80μm 16 HCC技术工业试验参考数据 项目 标定数据 原料油 大庆常压渣油 反应温度, ℃ 670680 反应压力, KPa 100125 水油比, w/w 裂解气(≤ C4), w% 氢气 甲烷 乙烯 乙烷 乙炔 丙烯 丙烷 丙炔及丙二烯 丁烯 1, 3丁二烯 丁烷 液体产品, w% 其中:裂解汽油 中间馏份油 裂解重油 丙烷 丙炔及丙二烯 丁烯 1, 3丁二烯 丁烷 液体产品, w% 其中:裂解汽油 中间馏份油 裂解重油 17 焦 炭产率 ,焦炭产率 , 损 失 损 失 损失 合 合 计 合 计 合计 品组成结构参考数据 项 目 占占镏分 % 占 液收 % 对占液收 % 对 原料 % 对原料 % 汽 油镏分 汽 油镏分汽油镏分100 苯 苯 苯苯 甲 苯 甲 苯 甲 苯甲苯 间 、对 间 、对二甲苯 间 、对二甲苯间、对二甲苯 邻 二甲 邻 二甲苯 邻 二甲苯邻二甲苯 乙 苯 乙 苯 乙 苯乙苯 焦 炭产率 ,焦 炭 产 率 , 损 损 失 损失 合 合 计 液体产品组成结构参考数据 目 占 镏分 % 占镏分 % 占 液占液收 % 对 原对原料 % 汽 汽 油镏分汽油镏分(IBP~200℃ ) 100 1 苯 苯苯 甲 苯 甲 苯甲苯 间 、对 间 、对二甲苯间、对二甲苯 邻 二 邻 二甲苯邻二甲苯 0 18 苯 乙烯 苯 乙烯 苯 乙烯苯乙烯 C9芳烃 C9芳烃 C9芳烃C9芳烃 C10以上 C10以上芳烃 C10以上芳烃C10以上芳烃 非 芳烃 非 芳烃及杂环 非 芳烃及杂环化合物非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轻 油镏 轻 油镏分 轻 油镏分轻油镏分100 单 环 单 环芳烃 单 环芳烃单环芳烃 萘 萘 萘萘 α一甲 α一甲苦萘 α一甲苦萘α一甲苦萘 乙 苯 乙 苯乙苯 0 苯 乙 苯 乙烯苯乙烯 0 C9芳烃 C9芳烃C9芳烃 C10以 C10以上芳烃C10以上芳烃 0 非 芳 非 芳烃及杂非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0 轻 油轻 油镏分轻油镏分(200~280℃ ) 100 6 单 环 单 环芳烃单环芳烃 .01 0 萘 萘萘 α一甲 α一甲苦萘 19 α一甲苦萘 二甲苦萘 +三甲苦萘 芴、菲、蒽系等 非芳烃及环化合物 重油镏分 (280℃ ) 100 合 计 100 HCC 技术工业化注意主要问题 —— HCC工艺是在重油催化裂化基础上开发的以重质原料生产低碳烯烃的工艺技术,它既有与重油催化裂化工艺相似之处,又有与重油催化裂化不同之处。 由于高温、大剂油比、大水油比、产品分布以气体为主, 同时反应油气中带有一定量的 NOX、 SOX 杂质及催化剂细粉颗粒等特点,不能完全采用常规的重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 要使 HCC 工艺技术工程化。 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即: —— 防止高温反应油气结焦问题; —— 反应再生温度高带来的设计选材问题; —— 大剂油比的实现问题; —— 大水油比所带来的工程化问题和酸性水处理问题; —— 流体产品的分离和利用问题; —— 终止反应的急冷技术和能量利用问题; —— 减少催化剂再生循环带入油气的杂质问题; —— 再生器的补热问题。 HCC 技术工业化的对策 —— ★ 防止高温反应油气结焦的技术措施 ——  反应及沉降器系统的结焦可能性较小,主要问题是如何避免转油线及分馏塔系统结焦。  由于 HCC 工艺反应条件比 RFCC 苛刻得多,剂油比为 15— 20,油剂混合温度一般为 700— 730℃ ,在这工况下,温度已经远远高于进料及生成油气的露点温度,在提升管内催化剂循环流动量极大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高雾化效率喷嘴(要求雾化后油滴颗粒直径约 50微米),能 20 防止液滴凝聚在提升管的管壁上,因而避免提升管结焦。  HC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