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新编zyj7型电动液压转辙机用户手册内容摘要:

封部无渗油现象,机内清洁,观察整机在转换过程中无异声,检查锁闭杆、表示杆缺口符合要求,道岔开口正确无反弹、卡阻,表示良好。 定期检查维护(每季) ( a)同日常巡检维护 ( b) 2mm、 4mm、 10mm 检查符合说明书第四篇第 (2)条的要求。 ( c)检查电液转辙机油箱内油位应在油标上、下限之间,不足时应用专用注油器将 YH10航空油补至要求。 年检查维护(每年一次) ( a)同定期检查维护 ( b) 检查道岔和电液转辙机的特性符合说明书第四篇第 条的要求 ( c) 将活塞杆及缸座两端上油污擦试干净,并将整机内部清洁,检查油缸往复动作 20次不应有明显油迹。 ( d) ZYJ7 型电液转辙机和 SH6 型转换锁闭器应按润滑示意图所示按下列要求加注润滑油脂: 锁块与推板之间通过注油孔,用专用油枪注入 TR1 铁路专用润滑脂;锁块与锁闭铁之间在电液转辙机伸出和拉入两位置时,用注油枪分别注入 TR1 铁路专用润滑脂;滚轮与动作板和速动片之间,锁闭柱、检查柱,油缸和底 壳,动作杆和底壳等部,分别涂注 TR1铁路专用润滑脂;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进出口内毡垫加注润滑油;电机轴与惯性轮间。 ( e) 检查第一、第二牵引点之间的油管连接应顺直,接头密封紧固良好,油管固定牢固,在两端出入处防护良好,不与钢铁件棱角相磨,且不应由于列车通过上、下振动而受力。 ( f)检查机内配线整齐、连接无松动、遮断 器灵活、功能齐全,机盖密封良好,更换锈蚀易损件。 常见故障处理 电机正常转动,油缸不动作 油箱严重缺油,应用专用注油器注入 YH10航空液压油。 油缸动作而不到位 a) 油箱缺油,应注入 YH10航空液压油。 b) 如尖轨已密贴, ( 1) 机械卡阻,应去掉卡阻物; ( 2) 外锁闭器未调整好,应调整外锁闭器。 c) 如果尖轨没有密贴, ( 1) 机械或外锁闭器及道岔有卡阻物 ,应调整或去除卡阻物; ( 2) 电液转辙机溢流压力低,调整至 10~11Mpa; ( 3)道岔转换阻力超标应与工务进行整治道岔。 油缸到位,接点不转接 a) 锁闭柱或检查柱落不到锁闭杆或表示杆缺口内,按说明书第四篇第 条缺口调整的方法调整至规定要求; b) 锁闭柱或检查柱在固定座内动作不灵活,应调整注油。 油缸到位,反弹断表示 a) 要确认油路系统是否有气,处理方法可按说明书第四篇第 条排气方 法进行; b) 判定惯性轮是否失效,判断方法,使电机轴不转用专用测扭矩工 具,拉动惯性轮看是否符合规定的扭矩,如扭矩过大可从弹簧孔处滴 25 滴润滑油使其转动力矩达到规定要求,如达不到规定要求则应更换惯性轮装置; 主机与付机动作不同步 可将动作慢的牵引点相对应的调节螺栓,(在两侧椭圆孔盖内),逆时针方向调整,使两点动作同步。 如仍不同步则应将动作快的机子相应的调节螺丝适当调紧,减少该机油量流速达到宏观同步要求。 挤脱的判断与恢复 a)判断 ( 1)挤脱后 SH6 转换锁闭器应可靠切断表示电路。 ( 2)锁闭铁横向移动处于不对称状态,可提前加标记线等,挤脱后便于判断。 ( 3)挤脱后,锁闭铁移动使挤脱块上移 3mm。 b)恢复 ( 1)手摇转辙机至道岔器开位置,使动作杆不变力,且处于解锁状态。 ( 2)打开铅封,松开调整螺母,注意不必拿下,只要使环形簧不受力即可。 ( 3)用小棍或螺丝刀拨动付机锁闭铁至原位,同时挤脱块落下3mm 后,拧紧调整螺母到原位即可。 ( 4)经挤脱后的安装,外锁及转辙器还应经检查确认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尤其是外锁闭道岔。 按规定提速道岔不允许挤,但目前为止还是不可避免的。 遇特殊情况时的应急措施 电液外锁闭道岔转换系统动作全过程 电机动作 锁闭杆(表示杆)解锁切断原表示 转辙机动作杆解锁 外锁闭解锁 斥离轨动作 密贴轨解锁 道岔同步转换 原斥离轨密贴 原密贴轨动作 锁闭原斥离轨 转辙机动作杆锁闭 锁闭杆(表示杆)锁闭接通新的表示 如遇到油管被砸破或液压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无压力,道岔又处于 四开位,或必须用另一个位置时,怎么处理呢。 根据转辙机外锁闭装置的动作原理,可按下述方法进行。 ( 1)首先松开溢流阀,然后用撬杠或其它工具分别撬动一、二动转辙机和转换锁闭器的油缸,使动作杆解锁。 ( 2)用撬杠撬动斥离轨,使一、二动外锁闭解锁并至另一个位置,再撬动另一斥离轨。 ( 3)在用小撬杠撬动一、二动油缸,使转辙机和转换锁闭器锁闭,接点落下,给出另一表示即可。 电液转辙机伸出方向的调整 当电液转辙机伸出方向与安装使用方向不一致时,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调整。 a) 拆下电液转辙机及转换锁闭器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的保护管。 b) 扳起接点使锁闭柱、检查柱抬起,将锁闭杆、表示杆从原侧拉出,旋转 180186。 从另一侧插入。 c) 将动作杆、锁闭杆、表示杆的保护管安装到另一侧即可。 五 钩形外锁闭装置 概述 道岔作为铁路线路联结和分歧的重要设备,是轨道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 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方向的发展,重轨、大号码道岔的采用,对其转换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锁闭装置能有效地克服道岔在尖轨密贴时的转换阻力,可靠地锁 闭道岔尖轨和基本轨(心轨和翼轨),确保 4mm 不锁闭功能,在锁闭状态下,能牢牢地把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 锁闭在一起,即使连杆折端,外锁闭仍在起着锁闭作用。 同时,外锁闭能隔离列车通过时对转换设备的振动和冲击,提高转换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与外锁闭装置相配套的安装装置,由于安装在钢枕上,有利于工务的养护、捣固,从而保证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和运能。 从国外铁路的发展情况看,外锁闭也是作为一种保证列车高速行驶的可靠设备,德国、奥地利铁路规定超过 60km/h 速度的铁路(法国规定超过 40km/h)必须使用外锁闭。 俄罗斯高速线用内锁闭,道岔及转换设备状态均不佳,已在筹划改用外锁方式。 日本采用内锁转辙机,但各牵引点采用导管加牵纵拐肘,转辙机虽不直接承受列车振动、冲击,但牵纵拐肘和导管维修量较大。 我国铁路改革开放以来,客货运量猛增,轨道结构向重型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了较大发展。 道岔是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目前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正在向 与线路等强、等速、等寿命,实现机械化养路,减少维修并与国际接轨发展,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型道岔已经问世。 因此,转换设备必须适应新的道岔以及新的行车条件实现高安全 、高可靠、长寿命、无维修、少维护。 否则,转换设备将成为制约道岔和行车发展的焦点。 我国道岔外锁闭的发展 我国外锁闭技术的发展从 91年初开始,为广深准高速铁路研制适合我国铁路道岔的外锁闭装置。 广深线外锁闭是引用德国为代表的契形燕尾锁为蓝本,结合我国道岔尖轨联动的特点研制成的外锁闭装置。 其工作原理与分动外锁基本相同,作为我国第一代外锁闭设备在广深准高速铁路推广使用。 第二代外锁闭则为我国铁路提速而研制的燕尾式分动外锁闭装置,使用在 60kg/m 钢轨 1 18号单开道岔(简称提速道岔) 上,作为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替代、推广使用的产品,能充分满足我国铁路提速 140km/h、160km/h 主要干线的使用,现已推广使用近 5000 组,并且在运用中防止了多起可能引发的重大事故,充分显示出该系统的高安全性能,为全路主要干线提高列车速度、确保行车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燕尾式外锁闭从结构受力上和安装调整方面不能适应我国铁路道岔的实际状态,对道岔尖轨的拱腰、翻背、吊板和尖轨爬行等病害的适应力差,如锁闭铁、尖轨连接铁等零部件需采用铸造件,产品质量不容易控制,实际使用中发生多起锁闭铁断裂,是铁路 行车安全的隐患。 根据我国铁路道岔外锁闭的使用经验和铁路行车的使用要求,借鉴国外外锁闭技术的发展和经验,结合我国 60kg/m 钢轨 30 号大号码道岔的研制开发,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三代钩型外锁闭装置。 现已在 60kg/m 钢轨 12号提速道岔扩大使用,效果良好。 燕尾式外锁装置组成 尖轨部燕尾式外锁装置组成 心轨燕尾式锁闭装置组成 钩形外锁闭结构及工作原理 尖轨 钩形外锁闭装置由锁闭框、尖轨连接铁、锁钩和锁闭柱四部分组成。 锁闭框主要由锁闭框、锁闭铁、调整片和锁闭杆导向销组成。 在锁闭框的安装定位面的选择上,改变了原锁闭铁使用轨头和轨底的两个斜面定位而采用轨头和轨底边定位,使定位精度大为提高,并减少了安装定位误差,安装方便。 同时把尖轨密贴调整片的位置由尖轨连接铁与尖轨间改为在锁闭铁和锁闭框间,调整方便且不影响开口。 由于锁闭框结构形状的改善,可采用锻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可靠性。 尖轨连接铁的跨距达 150mm,可大大提高抗尖轨爬行的能力,同时取消了调整片,可提高其连接钢度。 对其中的薄弱零件销轴采用 40Cr 钢,提高了销轴的强度。 锁钩的设计主要考虑销孔与销轴的配合和两者间的结合面的长度,既保证在尖轨扳动时产生的摆动不影响尖轨的密贴和外锁闭装置的锁闭,又保证一定的接触面长度满足耐磨耗的要求,同时增设了限位板保持与锁闭杆的相对位置。 采用钩形外锁闭后,考虑转辙机安装使用多点 多机牵引,动作连接杆采用直杆连接,把锁闭杆的连接孔由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可以减少转辙机上下振动对连接销孔的别劲。 另外,由于钩形外锁闭装置的高度降低,采用此方向可提高转辙机及其安装装置的高度。 同时在锁闭杆上增加了导向槽,保证外锁闭的可靠转换。 工作原理: 从位置 1到位置 2,锁闭杆( 1)按箭头方向移动带动锁钩( 2)并 通过尖轨连接铁( 3)使斥离尖轨向密贴方向移动;同时对密贴尖轨,锁闭杆凸台滑入锁钩缺口,到达位置 2,密贴尖轨解锁,两尖轨同时移动; 从位置 2到位置 3,原斥离尖轨密贴并开始锁闭,原密贴尖轨继续移动; 从位置 3到位置 4,原斥离尖轨锁闭完毕,原密贴尖轨继续移动并到达规定位置,外锁闭完成一个解锁、转换、锁闭过程。 另从图中锁钩受力情况可以看出:锁钩受力 F和 F39。 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FS和 FS39。 、垂直方向 FC 和 FC39。 ,对尖轨形成一个水平密贴力 FS和一个垂直向下的力 FC,可以提高外锁闭对尖轨状 态的适应能力,并使锁闭更为可靠,提高了外锁闭装置的可靠性。 心轨钩形外锁工作原理 钩形外锁闭装置的特点 钩形外锁 闭装置上道扩大使用以来,经过了实践的考验,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较原有燕尾式外锁闭具有较为突出的优点。 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提高了锁闭结构的强度,使安全程度大为提高; 钩形外锁闭受力结构合理,能有效的适应道岔尖轨的拱腰、翻背和吊板等不良状态,锁闭可靠。 锁闭框采用新型结构,改进了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外锁闭安装、调整方便,且尖轨的密贴调整不影响道岔开口。 尖轨连接铁的改进,能更好适 应道岔尖轨的爬行特别是大号码长尖轨道岔。 钩形外锁闭装置安装、调整及养护 转辙器部分的外锁闭安装顺序及要求 a) 用螺栓 M防松垫、弹垫、螺母 M20将锁闭框装于基本轨上(可不拧紧螺母)。 b) 用螺栓 M防松垫、弹垫、螺母 M20将尖轨连接铁装于尖轨上。 c) 将锁闭杆装入锁闭框内后,将锁钩放在锁闭杆上,并在锁钩孔内涂润滑脂。 d) 拨动锁闭杆,当锁钩孔对上尖轨连接铁的孔后,穿上销轴、并用平垫圈、弹垫 和螺母 M20 拧紧后,穿入开口销,将锁闭铁插入锁闭框方孔内,固定螺栓一头钩住基本轨,另一头穿入锁闭框和锁闭铁孔内 ,带上平垫圈、弹垫和螺母 M20。 e) 撬动尖轨使装有锁闭铁侧处于密贴状态,另一侧处于自开状态,用手托起锁钩,拨动锁闭杆位置。 f) 按照序号 序号 4的方法安装另一侧锁钩、销轴、固定螺栓和锁闭铁。 g) 通过左右拨动锁闭框调整锁闭杆与转辙机动作杆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