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研报告内容摘要:

能补源 ,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 显著。 1982 年 , 河上游连降暴雨 , 山洪爆发 , 河水陡涨 , 渠引水口上 游汝州境内河堤决口, 渠首被冲,加之 河原主流移至右岸,引水口脱 流 , 致使渠废弃。 2020 年 2020 年 , 县渠复建 , 2020 年 5 月 , 干 渠全线恢复通水。 恢复后的渠设计流量为 10m3/s, 设计自流灌溉面积 12 万亩,提水灌溉面积 3 万亩,补源面积 20 万 亩。 ( 2)农业结构及作物种植结构 全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骨 干 作物,经济作物以烟叶、蔬菜 为主 , 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170%。 其中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为 150%(其中小麦 种植比例为 80%,玉米种植比 例为 70%) ,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和花生,分 别占 12%和 8%。 粮经比为 15: 2。 基础设状况 县电力充足,交通便利,通信设 施 完善,经济条件较好,材料采购方 便。 县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 渠灌区位于 县西北部、北部,灌区内多为丘陵和岗地,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 现状年灌溉面积 万亩 , 灌区干渠全长 , 途经 4 个 乡 (镇 ), 126 个行政村,灌区内主要农业产品有小麦、玉米、花生、 烟叶及其它杂粮。 渠灌 区 渠道有干渠 、 支渠 、 斗渠 、 农渠四级固定渠道。 骨干工程兴建 于上世纪 70 年代 , 当时经济困难 , 物 质缺乏 , 渠道及建筑物均采用白灰砂浆 砌筑,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差。 现由于水价 低 ,且收费不到位,管理单 位 资 金缺乏,工程管护及维修困难,致使灌区工 程 在“先天不足,后期失修 ” 的 情况下,日趋老化,病险严重,存在渗漏严 重 ,工程破损,渠道及建筑 物 坍 塌等现象,亟需进行技术改造及除险加固。 现有干渠 1 条,支渠 10 条 , 配水渠系共有建筑 物 座,完好率为 60%,近年来灌区多方筹措资金,采取“连片治理,区域推进”等办法,对 一些“卡脖子”工程进行了整修配套 农业生产状况及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状况 全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骨干作物,经济作物以烟叶、蔬菜 为主。 2020 年农业总产值 亿元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粮食总产量 万吨 ,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78 元。 农作物复种指数为 170%。 其中 粮食作物种植比例 为 150%( 其 中小麦种植比例 为 80%,玉米种植比例为 70%) ,经济作物主要是烟叶和花生 ,分别占 12%和 8%。 粮经比为 15: 2。 项目所在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共完成中低产 田 改造面积累计达到 万 亩,自 1988 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以来 , 已累计投入资金达 7044 万元。 县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3 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骨干工程在灌区的地位和作用 渠引用水源为河径流水,干渠全长 35km,途经 4 个乡镇, 126 个行政村,该区总面积 262km2,其中耕地面积 万亩。 设计引水 流 量 为 10m3/s, 设计灌溉面积 万亩。 县 渠建成之初 , 水量丰沛 , 既 能灌溉又能补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由于 渠灌区 骨干工程老化 , 骨干 渠 (沟 ) 淤积坍塌 、 建筑物年久失修、 毁坏较严重,引输水能力不足,当地水资源 严 重不足,农业灌溉条件差 , 工 农业、乡镇企业用水量增加,灌溉保证率降 低 ,农业产量徘徊,增幅很 小 , 水已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主 要因素,已成为农民奔小 康 的 关键问题。 为了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贯彻 落 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略目 标 ,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进 一 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节 水 区所涉及的各 乡 (镇 ) , 迫 切要求加快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步伐 , 尤其对灌区骨 干渠(沟)道及其控制性建筑物,要求在近 期 内,以节 水工程和节水灌 溉 为 中心,进行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技术改造, 确 保 万亩农田用水 和灌区人畜生活用水及灌区内乡镇企业生产用水。 对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和 田间工程,进行工程节水改造,非常必要, 也 非常迫切。 兴建节水重点 水 利 工程是保证该地区高产稳产和加快农业产业 化 进程、解决当地水资源短 缺 的 重要途径。 因此,在现实条件下,要使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根本 出路在于大力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这 是 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渠灌区建于 70 年代 ,自运行以来,虽在工程改造等方面作了一些工 县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程,但灌区老化程度与续建配套资金投入不 协 调,还远远没有解决问题。 由 于工程超期服役,加之维修资金缺乏,灌区 内 经济落后,水费征收困难 , 渠 道及建筑物 无法进行正常维护。 工程运行 至 今 , 渗漏 、 坍塌现象严重 , 灌溉 面积锐减,亟需进行骨干工程节水技术改造 , 以提高水的利用率,恢复 灌 溉 面积。 灌区存在主要问题如下: ( 1) 干 渠防渗处理不彻底 , 有些 渠 段建在砂性土壤区 , 造成干渠渗漏严 重,裂缝、坍塌严重。 (见照 片 1) ( 2) 干渠引水流量小 , 效益低 , 由于管理不善 , 两岸开 荒种地和两岸堤 防不断坍塌,造成大部分渠段严重淤积和引水断面减少。 (见照 片 2) ( 3)现有支渠 10 条,支渠未衬 砌 ,存在渗漏、淤积,水利用系数低, 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见照 片 3) ( 4) 由 于渠建设初建期资金有限 , 渠系建筑物质量不高 , 运行至今, 出现严重的裂缝、脱落、漏水以及 损 坏等现象,影响工程运行。 (见照片 5) 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 田 改造对灌区骨干工程的要求 县位于市北部,东接襄县,西连汝州,南与、市相邻,北 濒禹州,地处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 地 带 ,境内西北部和东南部为 浅 山 岗地,中部为平原。 全县辖 14 个乡镇, 374 个行政村, 56 万人,总土地面 积 737 平方公里 , 总耕地面积 60 万 亩 ,有效灌溉面积 万亩 ,节水灌溉面 积 万亩。 农业以种植小麦 、 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烟 叶、蔬菜、瓜果。 县的水资源现状决定了 县的农 业 发展必须走节水化道路 , 并尽量拓展 水源,增加可供水量,避免地下水超采,维持水环境 的 生态平衡。 县 县 县渠灌 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渠灌区骨干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内容:干渠硬 化 , 已 衬砌 渠 道的防渗治漏治理 6km,新建节制闸 1 座、分水闸 19 座、泄水渠 1 条、过 路桥涵 2 座、退水渠 1 条、测流桥 4 座,泵房 3 处,蓄水工程 4 处。 该工程建成后 , 渠系水利用率可以 由 到 , 改善灌溉面 积 万亩 , 可解决下游灌区在枯水期灌溉用水紧 张 , 供 需水矛盾突出的问题 , 可有 效地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 从而缓解 县境内水资源紧缺状况 , 可改善灌溉条 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可优化水资 源 配置,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可 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村小康建设。 该 项 目是实现开源和节流二者 并 举 的一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 效 益都十分显著的好项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渠 水 资 源 量 利 用 现 状 决 定 了 县 水 利 工 程 建 设 必 须 走 开源 和 节 流的道路 根据计算 , 县水 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 亿 m3。 其中地表水资源多 年平均为 亿 m3,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为 亿 m3,地表水和地下水 重复计算量为 亿 m3。 县地表水可利用量为 万 m3, 只占多年平均地表水量的 %, 开发程度很低。 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中,灌 溉 用水很少一部分取用地表 水 , 灌溉的大部分用水取自于地下水,由于节水 工 程偏少,灌溉水利用率低 , 造 成灌溉用水严重浪费,工业用水和城乡生活 用 水几乎全部依赖于地下水。 地 下水不同水平年利用量均小于资源量 , 但开采 系数偏大 , 开采系数已达到 以上。 个别区域平水年和枯水年开采系数分别达到 和 , 已造成地下 水严重超采。 自 1985 年以来 , 项目区内的地下水埋深下降 , 已经形成了恶性 循环 , 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 此 , 县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走开源和节流 的道路。 县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施渠灌溉配套项目 , 是从根本上解决渠水量受季节限制 的 必 要途径 渠的水源为 河 , 河是一条自然河道 , 上游没有控制性工程 , 来 水量严重地受到季节因素的制约。 河来水量一年中分配极为不均 , 夏秋丰, 冬 春 枯。 据 1987 年 赵 寨断面实测径流量分析,河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 %, 非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 %, 其中枯水季节仅为全年的 %, 造成 渠在枯水季节相水量不能满足灌区要求 , 特别是下游的白庙 、 安良两 个乡镇 , 春季供水量严重不足 , 形成春旱。 因此 , 很有必要在 渠下游乡镇 利用合理地形,建设一批蓄水工程,调节 渠枯水期灌溉水量的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 , 对灌区内的干渠 1 条 、 10 条支渠进行节水改造 , 提高灌溉水 利 用 系数,提高灌区的灌水保证 率。 实施灌区节水改造配套项目, 是 实现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 是水利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 随着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 步, 我县干旱缺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已严重地制 约 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 实施灌区配套改造项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民以食为天 ” , “食以粮为源 ” , 随 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未来 对粮食总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从保障 国 家粮食安全和社 会稳定的 高 度 看,必须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 而灌区粮食 生 产在我县占有突出的地位 , 总 产量比较稳定 , 这是渠灌区的优势 , 灌区配套改造后 , 这一优势将得到进 一步巩固和提高。 因此 , 必须加快实施渠灌溉配套项目 , 促进我县粮食整 体生产能力的提高,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生产安全。 加快实施渠灌溉配套项目 是 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 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水利现代化,推进现代化农 业建设。 现代优质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对 水 利灌排条件提出了更高要 求。 县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 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因此 , 发展现代化农业 , 提高我国 农 业整体竞争力 , 首先要实现水利现代化。 渠灌溉配套项目就是按照节水增效 、 增产增收的要求 , 对传统的渠系布局、 灌溉模式、耕作方式、灌溉制度和种植结构 进 行一场变革,把灌区建设 成 现 代化的 农业节水高效示范园区。 因此 , 加大对渠灌溉配套项目的投入 , 加 快灌区现代化建设,可以有效地推进并加快 灌 区现代化农业进程,降低 农 业 生产成本,直接提高我县农业竞争力水平。 加快实施渠灌溉配套项目 , 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的需要。 灌溉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渠 灌 溉配套项目既是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直接受 益 者。 加强渠灌溉配套工作, 对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原则 (1)当地地表径流和渠系蓄水工程水量联合调用; (2)充分利用当地地表径流; (3)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