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内容摘要:
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 ) A. 8日 15时左右 B. 8日 22时左右 C. 9日 15时左右 D. 9日 18时左右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以看出,该图所示区域最高温度是 9日 15时左右,即 21℃ 闭合曲线内,最低温度在 9日的 5时前后,即 7℃ 等温线以下,等温差为 2℃ ,由此可推知其最大温差应大于 14℃ 而小于 18℃。 第 (2)题,图中 9日 (晴 )的白天 (约 9时~ 18时 )等温线较 8日 (多云 )的白天等温线密集,气温变化梯度大,说明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第 (3)题,从图中看出, 8日 22时市中心与郊区的温差最大,形成的气压差也最大,市中心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最强。 【答案】 (1)C (2)B (3)B 【思维点击】 解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思维误断的关键是: (1)要对大气热力状况、城市热力环流正确理解; (2)要认真分析图中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有针对性的分析各题中的各个选项。 针对训练 1.读图,回答 (1)~ (2)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 abcd B.气压: 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 ③ 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解析: 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 升、 ④ 降 )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根据水平气流 (① 和 ③运动方向 )可反推气压差异。 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b为城区, a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 a流向城区 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 (1)C (2)B 考点精讲 1.判读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其常用来表示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区域的气压差异。 对其判读时关键抓住以下三点: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在降低。 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2)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 “高凸低凹 ”。 (如下图所示 ) (3)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如下图所示 ) 2.综合应用 以等压面为背景,结合气压的分布规律,等压面有以下主要应用: ( 1) 判断气压高低 ( 如上图所示 ) ① 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气压值 由近地面向高空气压值递减⇒ PAPaPcPBPdPb ② 比较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 等压面高凸低凹 ⇒ PaPb 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Pa高 ⇒ PA低Pb低 ⇒ PB高⇒ PBPA ( 2) 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近地面温压相反 ⇒ PBPA⇒ TATB(A 地热, B 地冷 ) ( 3) 判断下垫面性质 如判断陆地与海洋 ( 若上图为北半球 7 月份图 ) 夏季陆地热,成低压冬季陆地冷,成高压⇒ A 为陆地B 为海洋⇐ 北半球 7 月份PBPA ( 4) 判断季节或月份 ( 若上图中 B 为陆地 ) 夏季陆地热,成低压冬季陆地冷,成高压⇒南半球 7 月北半球 1 月⇐ B 为陆地TBTA ( 5)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及日较差 低压阴雨,日较差小高压晴干。高二地理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