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内容摘要:
否相同。 • [师生互动 ] • 【 提示 】 (1)单体结构特点: • ① 加聚反应单体一般常含 等结构 , 也就是说含有双键 、 三键或环状结构的低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 ② 缩聚反应:一般来说其单体至少有两个官能团。 例如: HOCH2COOH; H2NCH2COOH;HOOC—COOH; HOCH2—CH2OH等等。 • (2)加聚产物和缩聚产物的书写方程式不同:加聚产物没有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 缩聚产物有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 【 归纳小结 】 •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 加成聚合反应 缩合聚合反应 含义 许多小分子 (含不饱和键 )通过加成反应形成高聚物的聚合反应 许多小分子通过缩合形成高聚物,同时有小分子生成的聚合反应 单体特征 含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碳碳三键 含特征官能团如 —OH、 —COOH、 —NH2等 单体种类数 相同或不同的单体 相同或不同的单体 高聚物特征 链节与单体的组成相同 链节与单体的组成不同 产物种类 只有高聚物 高聚物和小分子 加成聚合反应 缩合聚合反应 举例 • 用于 2020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 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 (CF2===CF2)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CF3CF===CF2)共聚成聚全氟乙丙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 “ —CH2—CH2—CF2—CF2—” 的连接方式 • B. 合成 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 C. 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 CF2—CF2—CF2—CF2—CF2 • D. 四氟乙烯分子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 【 解析 】 四氯乙烯和六氟丙烯分子中均含有不饱和键 , 可相互发生加聚反应 , 乙烯与四氟乙烯的反应为: nCH2===CH2+ • nCF2===CF2―→ CH2CH2CF2CF2 ;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反应为: nCF2===CF2+ • 【 答案 】 CD • 【 点评 】 明确加聚反应的原理是解题关键。 • ,所发生的反应类型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 )。高二化学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相关推荐
12CO2+ 6H2O 点燃 但 不能使 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 褪色 产生浓烟 + Br2 Br + HBr Fe + HNO3(浓) NO2 + H2O 浓 H2SO4 50~60℃ 现象。 设计制备硝基苯的实验方案 3)苯的 加成反应 (与 H Cl2) (环己烷) + H2 Ni + 3Cl2 催化剂 Cl Cl Cl Cl Cl Cl H H H H H H 总结:难加成 易取代 练习
电解质溶液复原需加入的物质 电解 电解 质型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 HCl 电解质 增大 氯化氢 CuCl2 电解质 氯化铜 放 H2生碱型 阴极:放出 H2 生成碱;阳极:电解质阴离子放电 NaCl 电解质 和水 增大 氯化氢 电解 水型 阴极: 4H+ +4e- ===2H2↑ 阳极: 4OH-- 4e- ===2H2O+ O2↑ NaOH 水 增大 水 H2SO4 水 减小
夹、铁架台、锥形瓶。 标准溶液、未知(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蒸馏水。 酸式滴定管 —— 用来盛放酸性或氧化性溶液。 (酸、 Br KMnO4等,不能盛放 NaOH、 Na2SiO3) 碱式滴定管 —— 可盛放碱性物质或无氧化性的物质 锥形瓶 —— 盛放待测溶液,有利于振荡操作 2. 滴定操作 (1) 准备阶段:润洗、排气泡、调整液面 (2) 滴定阶段:读数、滴定、确定终点、读数 (3) 计算
氢溴酸 +硝酸银 =溴化银 +硝酸 实验操作: ( 1)仪器的选择: A、溴苯的制备: B、溴化氢的检验: C、溴化氢的提纯: A、药品的取用: B、装置的连接、气密性检查: C、气体的溶解、溴离子的检验: D、冷凝管的使用; E、溴苯的提纯:
2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2Fe(OH)3 = Fe2O3 + 3H2O 进一步反应: 类型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析氢腐蚀 吸氧腐蚀 金属腐蚀 (形成原电池) 一般情况下,金属的 电化学腐蚀更为普遍。 (不能形成原电池) 问题讨论 3) 3号装置中发生了电化学腐蚀吗。 3号装置中同时发生了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由于 B试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吸氧腐蚀为主。
量大,又形成一个差值,使铁粉质量增加。 依题意可知,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前后两个差值相等,这是解题的关键。 迁移应用 答案 设原溶液中有 x mol FeCl3, y mol CuCl2。 2Fe3++Fe 3Fe2+ 固体减少质量 Δ m1 2 56 g/mol x mol 28x g Cu2++Fe Fe2++Cu 固体增加质量 Δ m2 1 8 g/mol y mol 8y g/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