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分散系内容摘要:
移动 方向 金属氢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硫化物 实例 阳离子 阴离子 正电荷 负电荷 阴极 阳极 胶粒带电规律: 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在电泳实验中 向阴极移动,使阴极附近呈红褐色; As2S3胶粒带负电,在电泳实验中向阳 极移动,使阳极附近呈金黄色 高考资源网 ④ 凝聚: 胶体的微粒载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变成较大的颗粒,并从分散剂中分离出絮状沉淀的现象叫凝聚。 胶体比较稳定,主要是由于同一胶体微粒带有同种电荷,同性相斥,不易凝聚,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或者增加胶粒互相碰撞的机会均能使胶体凝聚。 对于分子胶体而言,破坏其分子表面包裹的水膜,也能使其凝聚。 使胶体凝聚的方法有三种: A、加入电解质:加入电解质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而使胶体凝聚,电解质中中和胶粒电荷的离子电荷越高,凝聚能力越大。 如果加入盐而使胶体凝聚叫盐析。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 高考资源网 ⑶ 胶体的制备和提纯 ① 制备: 原则上是把大颗粒粉碎,或将小分子、离子聚集,使微粒的大小达到胶粒的大小。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是在大量的沸水中滴入 FeCl3饱和溶液,可制的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 FeCl3+3H2O(沸 )=Fe(OH)3(胶体 )+3HCl B、制备 AgI胶体: 在。 KI+AgNO3=AgI(胶体 )+KNO3 ② 提纯: 可通过渗析法提纯胶体 ⑷ 渗析: 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或分子与胶粒分离的操作叫渗析 高考资源网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分散质微粒 外部主要特征 丁达尔现象 固体分散质 能否通过滤纸 能否通过半透膜 实例 1nm 1nm~100nm 100nm 分子、离子 分子或者离子的 集合体、大。高三化学分散系
相关推荐
=2CO2(g) △ H=- 566KJ/mol CH4(g)+2O2(g)=CO2(g)+2H2O(l) △ H=- 890KJ/mol 由 1摩 CO和 3摩 CH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烧时 ,释放的热量为 ( ) A. 2912KJ B 变式 : 改为由 6摩尔上述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产生 3519KJ的热量,则混合气体中 CO和 CH4的体积比是多少。 例 实验室用 4 mol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状态不同,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反应热也不同。 (3) 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计量数不表示粒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计量数不相同,反应热数据也不同。 三、盖斯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根据盖斯定律,将化学方程式可以像代数式那样相加或相减,相应的反应热也相加或相减。
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方案设计: ①实验原理、反应条件 ②仪器的选择与洗涤 ③仪器装置的连接 ④气密性检查 ⑤药品的取用 ⑥加热方法的选择 ⑦尾气的处理 汇报结果 —— 写实验报告 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①实验名称 ②实验目的 ③仪器装置的连接与药品 ④实验操作步骤 ⑤实验现象记录 ⑥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三、离子检验(取少量样品) 离子 所加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06s1- 2 6S26p1 - 5 6S26p6 周 期 元 素 数 目 外围电子排布 Ⅰ A- Ⅱ A Ⅲ B- Ⅷ Ⅰ B- Ⅱ B Ⅲ A-Ⅶ A 0族 1 2 1S1 1S2 2 8 2 S1- 2 2S22p1 - 5 2S22p6 3 18 3 S1- 2 3S23p1 - 5 3S23p6 4 18 4 S1- 2 3 d1- 9 4s2 3d104s1- 2 4S24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