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平衡移动内容摘要:
确。 选项 D中 T2斜率应大于T1。 • [答案 ]C • [例 3] 一定温度下,将 3 mol A气体和 1 mol B气体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 3A(g)+ B(g) xC(g) •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若容器体积固定为 2 L,反应 1 min后测得剩余 mol A, C的浓度为 molL- 1。 • ① 1 min内,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x为 ________; • ② 若反应经 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 C的浓度 molL- 1(填 “ 大于 ” 、“ 等于 ” 或 “ 小于 ” ); • ③平衡混合物中, C的体积分数为 22%,则 A的转化率是 ________; • ④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 C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等,起始加入的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n(A)、n(B)、 n(C)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 •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 • ①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________22%, (填 “ 大于 ” 、 “ 等于 ”或 “ 小于 ” ); • ②改变起始物质加入的量,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 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 2倍,则应加入 ________mol A气体和________mol B气体。 •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等效平衡的知识。 • (1) 3A(g)+ B(g) xC(g) • 起始物质的量浓度 (molL- 1) 0 • 转化物质的量浓度 (molL- 1) = •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 (molL- 1) • ① 1 min内, 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0. 2 molL- 1247。 1 min= molL-1min- 1, x= 2。 • ②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浓度不断下降,反应速率不断减少,故平衡时 C的浓度小于 molL- 1。 • ③同理列式可解得: A的转化率是 36%。 • ④在同温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相等,要使平衡等效,则采用极端讨论的方法得 • n(A)+ 3n(C)/2= 3, n(B)+ n(C)/2= 1。 • (2)若维持容器压强不变:①因为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达到平衡时 C的体积分数大于 22%。 • ②在同温同压下,欲使反应达到平衡时 C的物质的量是原平衡的 2倍,则应加入 6 mol A气体和 2 mol B气体。 • [答案 ](1)① molL- 1min- 1 2 ②小于 • ③ 36% ④ n(A)+ 3n(C)/2= 3, n(B)+n(C)/2= 1 • (2)① 大于 ② 6 2 • [方法点拨 ]等效平衡的原理 • 1.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息息相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 (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 )下,以不同投料方式 (即从正反应、逆反应或从中间状态开始 )进行反应,只要达到平衡时相同物质在各混合物中的百分数 (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 )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即互称为等效平衡。 切记的是组分的百分数相同,包括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而不仅仅是指浓度相同,因为同一组分的百分数相同时其浓度不一定相等。 • 2.求解此类问题时宜抓住 3个变量,即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若是 “ 等同平衡 ” 三者皆相同。 若是 “ 等效平衡 ” 则体积分数一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会同比例发生变化。 条件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 A(g)+ B(g) C(g) (Δn(g)≠ 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量相同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 n、 c均相同―→ 完全相同―→ 等同平衡 恒温恒容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 A(g)+ B(g) 2C(g) (Δn(g)= 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 n、 c同比例变化 ―→等效平衡 恒温恒压 所有气体可逆反应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时等比例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 c相同, n同比例变化 ―→等效平衡 • 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 B(g) 2C(g)达到平衡时, A、B和 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 2 mol和 4 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 ) • A.均减半 B.均加倍 • C.均增加 1 mol D.均减少 1 mol • [解析 ]题目给出的条件是 A、 B、 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1∶ 2,若把 A、 B、C三种物质各增加 1 mol,可以设想将 A、B、 C拆分为 1 mol、 mol、 1 mol,使之符合 2∶ 1∶ 2,在 “ 容积可变的容器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 的条件下,各物质的浓度仍然不变,多余了 mol B,就可以判断为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高一化学化学平衡移动
相关推荐
计量数成正比。 小结 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 前提条件 实质 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动、等、定、变 等效平衡问题: 外界条件相同时,可逆反应不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途径虽然不同, 只要起始浓度相当 ,所建立的平衡是等效平衡,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例如:在 425℃ 时,在 1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H2+I2 2HI,达到平衡。 不论从正反应开始
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轨道伸展方向 物理意义:表示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与能量无关。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S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 原子轨道 S原子轨道是球形对称的 . P原子轨道是纺锤形的 ,每个 P能级有 3个原子轨道 ,它们相互垂直 ,分别以 P x,Py,PZ表示 . xyzxyzxyzP原子轨道 P能级的原子轨道 P能级的 3个原子轨道 P x
分 24 分,共有 8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 9. 在△ ABC 中, 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C 于点 E,交 AB 于 D,若△ BCE的周长为 8,且 AC- BC= 2,则 AB= ___________。 10. 若 1 是方程 x2- kx+ 1= 0 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___________。 11 12 14 12 01 2 3. ( ) ( )
< 0),若 y=f( x+ )的图象与y=f( x﹣ ) 的图象重合,记 ω的最大值为 ω0,函数 g( x) =cos( ω0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A. [﹣ π+ ,﹣ + ]( k∈ Z) B. [﹣ + , + ]( k∈ Z) C. [﹣ π+2kπ,﹣ +2kπ]( k∈ Z) D. [﹣ +2kπ,﹣ +2kπ]( k∈ Z) 【考点】 函数 y=Asin(
化的发展,为此,我国将推进特大镇“撤镇设市”改革,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的权限。 该 做法的哲学依据是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对上层建筑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使生产关系发展 ④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人们也面临着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转变。 全面小康社会就是在可物化的指标之外,也要追求健康、安全、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