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内容摘要:

属,且财赋不入都省,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3. 从材料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可以看出,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说明行省制度在加强 中央集权的同时也给予地方很大权力,只是地方在行使权力时要受中央节制.故 C 项符合题意. ABD 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故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内阁受制于司礼监,矛盾深刻,但又不得不走司礼监的路子 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 ,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 4. 内阁与六部经常互争雄长,矛盾重重 …” 这与明代内阁制的特点相符合. 故选 C 本题根据题意结合知识可知考查的死明代内阁制的特点.明代的内阁制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学习是要注意其设置原因、特点、意义等.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 废除丞相,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六部最高长官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2 八股取士. 3 在地方设三司.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分掌地方的行政(布政司)、司法(按察司)、军政(都司),三司直接隶属中央 4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 5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前、后、左右、中军都督府)都直接归皇帝管,以分散兵权 5. 材料 “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 ”反映了明朝政府对松江地区的赋税政策的调整,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的发展,所以 A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 B 错误; 材料只涉及松江地区,不能说明工商税已成税收主体,也不能说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所以排除 CD; 故选 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 切入,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明代松江地区的纺织业,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 材料的意思是:那些大的商贾却囤积居奇等着赚成倍的利润,小的商人也摆摊的摆摊走街串巷的走街串巷,拿着稀奇的货物 ,成天在大都市中串来串去,等到上面的人急着要这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卖的钱就会翻倍.因此这些商人男的不耕耘女的不蚕织,却都穿的漂漂亮亮,吃的精米大肉;没有农民的辛苦,收入却有比农民多千百倍.因为他们有钱,就可以和王侯贵族们交往,他们比那些小官小吏还有势力,用钱相互倾轧;他们遨游千里,车子冠盖远远就能看见,乘着名车赶着肥马,穿着丝鞋托着长纱.这就是商人所以能兼并农民的土地, 农民所以要流亡失所的缘故 !所以 A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本题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对材料意思的分析可知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 … 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都体现了商业的危害性.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明后期逐渐衰落. ④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7. A、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中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故错误; B、经典力学的创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故正确; C、电磁力学理论的突破使世界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正确;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时代来临,故正确; 故选 A. 本题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科技发明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本题考查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应当注重中国在原始社会就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8. 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远在六七千年前,人们就懂得 用麻、葛纤维为原料进行纺织;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宋朝时期,棉纺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行业.综上所述,故 B 正确,排除 ACD. 故选 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还可以考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 9. “博学之,审问之,慎 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是朱熹的思想,朱熹还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 B 正确; A是二程的思想,排除; C 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 D 是王守仁的思想,排除. 故选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 “心即理也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世界的本源是心. 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 “,(这里的 “天理 “即是封建的等级秩序和道德规范,或以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并主张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人伦者,天理也 “;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物皆有理,把知识 、道理、天理联系起来. 10. “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的意思是:放弃法术而凭主观办事,就是尧也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的意思是不要规矩而胡乱猜测,就是奚 仲也不能做好一个轮子,材料的整体是强调 “法术、规矩 ”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而 “法术、规矩 ”等则是典型的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故 B 项正确; A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C 项是墨家的思想主张; D 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法家的思想主张.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主张: 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本题以法家思想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掌握,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11.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的思想,使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所以A符合题意; B 说法错误,新文化运动结束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不符合史实,此时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 是宋明理学; 故选 A.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 “天下为主,君为客 ”“私天下 ”“孤秦 ”、 “陋宋 ”切入,结合明清之际是儒家思想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明 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原因,代表人物及其主张都要注意掌握. 12.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这句话出自论语,指的是世道清明时的礼乐制度都应由天子制定,体现的是儒家孔子 “克己复礼 ”的思想.故 A正确. B 墨家的思想为 “兼爱、非攻 ”; C 法家提倡 “法治 ”; D 道家思想是 “无为而治 ”.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考查儒家思想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儒家思想是中国 封建正统思想,它的主要思想为 “仁 ”、 “礼 ”,只要理解儒家思想,很容易就可以选出答案. 13. 依据材料可知:尊者、长者、贵者凭借理来批评卑幼贱,这是顺应理的,反之,则是与理悖逆的,人如果因为礼而死的话,谁会可怜你。 ① 材料揭示了理学对人的压抑,不管是否有理由,凭借理的都是正确的,故正确; ② 材料中未涉及刑罚的严苛,故错误; ③ 这些对理学批判的产生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的扩大,是市民阶层的要求,故正确; ④ 思想家对理的批判可以看出这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预示着中国文化将向近代转型, 故正确; 故选 C. 本题以戴震关于理学的论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