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碱金属元素内容摘要:
选项 内容指向 联系分析 结论 A 第 2列元素、 He及多数过渡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B 碳元素 (在第 14列 )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 C 第 3列中含镧系和锕系元素,元素 种类最多 √ D 第 17列全为非金属元素,第 16列中钋为金属元素 【 答案 】 AD 【 误区警示 】 因对元素周期表结构不熟悉 ,误认为:最外层有 2个电子的元素只有 Ⅱ A族且为金属元素 , 事实上 2号 He在 0族且为稀有气体元素 , 另外多数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也有 2个电子 , 因此符合条件的元素可在 Ⅱ A族 、 0族 、副族 , 以及第 Ⅷ 族 , 既可为金属元素 , 还可为稀有气体元素。 变式训练 1 A、 B、 C为短周期元素 , 在周 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A、 C两元素的 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 B原子的质子数。 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A、 B、 C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为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________周期 , 第 ________族。 (3)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 C的单质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 A的气态氢化物与 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 , A、 B、 C为短周期元素 , 从 A、 B、 C的相对位置看 , A、 C只能处在第二周期 , 而 B处在第三周期。 设 A的原子序数为 x- 1, 则 C为 x+ 1, B为 x+ 8, 则有: (x- 1)+ x+ 1= x+ 8, x= 8。 所以 A、 B、 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 1 9, 对应的元素分别为 N、 S、 F。 答案: (1)氮 硫 氟 (2)三 Ⅵ A (3) F2+ H2===2HF (4)2NH3+ H2SO4===(NH4)2SO4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 1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 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 (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规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它们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越来越弱,失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 2.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1)相似性 (用 R表示碱金属元素 ) (2)递变性 ①与 O2反应 从 Li→Cs ,与 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如 Li与 O2反应只能生成 Li2O, Na与 O2反应还可以生成 Na2O2,而 K与 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② 与 H2O(或酸 )的反应 从 Li→Cs ,与 H2O(或酸 )反应越来越剧烈。 如 K与 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 Rb与 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碱性: LiOH< NaOH< KOH< RbOH< CsOH。 特别提醒: Na、 K与盐溶液的反应:因 Na、 K等很活泼的金属易与 H2O反应 , 故当 Na、 K投入到盐溶液中时 , 不是从溶液中置换出相对不活泼的金属 , 而是先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碱与氢气 , 然后生成的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若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 则只发生金属与水的反应 )。 下列对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双选 )( ) A. 都是银白色的柔软金属 (除铯外 ), 密度都比较小 B.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都是过氧化物 C. 碱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氢气 D. 单质的熔 、 沸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升高 例 2。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碱金属元素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高一化学溴和碘的提取
r2,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即可得到溴的有机溶剂溶液,然后用图中的装置再进行一次蒸馏将溴和有机溶剂分离,这样得到的溴纯度更高。 答案 :(1)冷凝管 (2)Br2有强腐蚀性 , 会腐蚀橡胶 (3)控制温度计 b的温度 , 并收集 59 ℃ 时的馏分 (4)深红棕色萃取 、 分液 (或蒸馏 ) (5)除去少量有毒性的溴蒸气 , 防止污染空气 一 、 选择题 (本题包括 5个小题
高一历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筹 (元代)算 盘 时 间 发明者 成 就 世 界 地 位 春秋战国 九九乘法口决、度量衡、筹算计算法 东汉 《 九章算术 》 书中记载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三国 刘徽 提出割圆术 南朝 祖冲之 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七 位 比世界领先 1000 多年 晚明 朱载堉 “理由数显,数自理出” 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精密的计算为基础,构筑起一套科学的音律体系 《九章算术》:
酸碱盐金属部分总复习
属( H前 ) + 酸( HCl和稀硫酸 ) ( 2)金属 +盐( 金属排在盐中金属元素的前面 ) Mg + 2HCl == Mg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Zn+ H2SO4 == ZnCl2 + H2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单质 + 化合物 单质 + 化合物 Cu + 2AgNO3==Cu(NO3)2 + 2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