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五章第三节考点内容摘要:
,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4.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4月 21日,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分中、东、西三路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23日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此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东南、中南、西北、西南进军,追歼残敌。 到 9月底,除台湾与沿海岛屿和西南以及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1) 标志: 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 2) 意义: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 中国的社会性质彻底改变。 ( 3) 胜利原因: 客观原因:国民党迅速败亡的四方面原因。 第一,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特征是独裁、内战、卖国。 第二,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第三,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第四,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主观原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4) 表现:五个方面加以概括 , 其中 “ 理论指导 ”是灵魂 , 革命 “ 道路 ” 是方向 , “ 群众支持 ” 是基础 , “ 革命军队 ” 是中坚 , “ 统一战线 ” 是保障。 这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 5) 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使中国走 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 拓展考点 考点 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 1)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 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 2)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 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 ,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 3) 抗战胜利后 , 民族矛盾下降 , 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 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 ( 4) 国共双方都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 5) 虽有和平谈判 , 但国民党方面是假和谈 、 真内战。 共产党方面抱着十分的和谈诚意 , 但同时没有放松战争准备。 ( 6) 二战后的国际大气候 , 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 支持有共产党国家的反动政府消灭本国共产党。 考点 1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国民党政权是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 , 因此 , 反帝斗争也就包含在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 由于国民党统治是国内最主要的敌人 , 所以说抗战胜利后 , 国内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考点 1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1)在政治上: ① 抗战胜利后至全面内战爆发前 , 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 中共中央提出和平 、 民主 、 团结三大口号 , 参加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 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② 内战爆发后 , 毛泽东提出 “ 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 的著名论断 , 增强了中国人民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 , 同时领导国统区人民 , 掀起更强烈的人民民主运动 , 联合各民主党派 , 使蒋介石政权陷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③ 三大战役胜利后 , 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 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路线。 ④ 1949年 4月 , 为尽快结束战争 , 与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 彻底揭穿了国民党的假和谈骗局。 ⑤ 在国民党政权覆灭。高三历史第五章第三节考点
相关推荐
中,崇拜孔孟者有 218人,占三分之二强,颜渊、王阳明、朱熹、程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人崇拜。 古代知名的谋士也有诸葛亮、苏秦、张仪、张良、萧何等上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 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 ”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社会主义。 1.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 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 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 ———梁启超: 《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 (1902年 )
义。 新三民主义 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意义: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 北伐战争的经过和大革命的结果 • ( 1)北伐战争: • 背景:国共合作后,全国范围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五卅运动);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立国民革命军
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⑴ 工业化 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 发展重工业 (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 造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④ 特点 : 帝国主义的包围;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① 背景: ② 过程: 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斯大林的决策 逐步集体化 → 全盘集体化 → 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 ⑵ 农业全盘集体化
法古 ” 三 .富国 .强兵 .集权:商鞅变法的内容 领域 措施 (内容 ) 经济 (以农求富 ) 军事 .政治 (强兵 .集权 ) 思想文化 社会风俗 ⑴ 废除 井田制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土地买卖⑵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⑶统一度量衡 ⑴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 ,严禁私斗 ⑵废除世卿世禄制 ,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⑶建立户籍制度 ,制定连坐法 ⑷普遍推行县制 ,国君直接任命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