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图内容摘要: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 解析 】 根据等高线之间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5条连续的等高距为 50米的等高线其相对高度应该在大于 50 4米,小于 50 6米的取值范围。 所以选择 B项 220米。 【 答案 】 B 【 失误防患 】 易错问题在于对题干的理解与用数学方法求极大值极小值的运用。 关键是通过绘图分析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地理计算技巧。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 判读各种地形形态 海拔 200米以下 , 等高线稀疏 , 广阔平坦 —— 为平原地形; 海拔 500米以下 , 相对高度小于 100米 , 等高线稀疏 , 弯折部分较和缓 —— 为丘陵地形; 海拔 500米以上 , 相对高度大于 100米 , 等高线密集 , 河谷转折呈 V字形 —— 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 , 相对高度小 ,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 而顶部明显稀疏 —— 为高原地形。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地形 表示方 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 征 说明 山地 山顶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符号 四周低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 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 峭壁上部突出处,称悬崖或陡崖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地形类型判读中,区分山脊和山谷是个难点。 可以采用画剖面线,比较中间与两侧各点海拔的方法进行判断。 (参考下表 ) 山脊 山谷 定义 山脊是山体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耸部分 山谷是山地中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低凹部分 等高线图 剖面线上 各点海拔 A点为 200米, B、 C点为 100米 ⇒中间高,两侧低 A点为 100米, B、 C点为 200米 ⇒中间低,两侧高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 (单位为米 )示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 出 图 中 字 母 所 表 示 的 地 形 名 称 :A________, B________, 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 解析 】 A处为等高线重叠 ,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特征:等高线不会相交 、 只会重叠 、 重叠为陡崖。 B处为等高线往低处弯曲 , 为山脊。 根据地区海拔低于500米 , 其主要地形类型为平原或丘陵。 根据全图等高线分布较密集 , 不是平原应为丘陵。 【 答案 】 (1) A. 陡崖 B. 山脊 丘陵 【 失误防患 】 陡崖 、 山脊属于局部区域地形 , 丘陵属于大区域地形。 考生容易混淆此两种类别的地形。 AB填入丘陵 、 山地等 , 此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填入山脊等。 大区域地形包括平原 、 高原 、 盆地 、 山地和丘陵。 每一种大区域地形内 , 局部均有差异即小区域地形。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4. 应用等高线图进行生产规划与布局 (1)与气候结合 ①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100m ②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 (降水量的差异 ):考虑阳坡和阴坡 ③ 盆地不易散热 , 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④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 , 地势高低起伏 , 山脉走向 , 阴阳坡 , 距离海洋远近等综合分析。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弯曲 , 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② 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 , 河流流速大 , 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 、 背风坡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模块一 自 然 地 理 名师大讲堂 高考总复习地理 新课标 新高考 新理念 (3)与地区规划结合 ① 建铁路 、 公路:一般应选择坡度平缓 、 距离较短 、 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翻山时应选择缓坡 ,并通过鞍部;避免经过山区沙漠 、 沼泽 、 河谷等工程量艰巨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