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要点内容摘要:

与磨削速度相比,珩磨有较高的生产效率 10 拉孔的工艺 特点: 1)生产效率高; 2)拉孔精度主要取决于拉刀的精度; 3)拉孔时,工件以被加工孔自身定位; 4)拉刀不仅能加工圆孔,还可以加工成型孔、花键孔; 5)拉刀是尺寸刀具,形状复杂,价格昂贵,不适合与加工大孔 11 加工平面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铣、刨、车、拉、磨削等方法 12 铣刀的种类很多,按用途可以分为圆柱形铣刀、面铣刀、三角刃铣刀、立铣刀、键槽铣刀、角度铣刀、成型铣刀等 13 铣削的工艺特点:由于铣刀是多刃刀具,刀齿能连续地依次进行切削,没有空程损失,且主运动为回转运动,可实现高速切削;经粗铣 —精铣后,尺寸精度可达 IT9~IT7 级 14 复杂曲面切削加工主要方法有仿形铣和数控铣两种;在数控编程中处理的复杂曲面有两类,一类是用方程式描述的解析曲面,另一类是以复杂方式自由变化的曲面,称为自由曲面 15 滚齿时,滚刀的螺旋线方向应与被切削齿轮齿槽方向一致 16 按滚齿加工原理,滚齿必 具备以下 3 中基本运动:滚刀的旋转运动、工件的旋转运动、轴向进给运动 17 滚齿和插齿的加工质量比较:滚齿后,轮齿的齿距累积误差比插齿的小,插齿后的齿形误差较滚齿的小,滚齿时留下鱼鳞状刀痕,刀痕是直线,茶匙的齿面粗糙度比滚齿小,综上分析,滚齿与插齿比较,滚齿的齿轮运动精度较高,但齿 形误差和齿面粗糙度比插齿大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1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它包含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 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和自动控制法 3 形状精度:用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等项目来评定 4 位置精度,用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和全跳动等来评定 5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6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2 工件装夹误差 3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气的加工误差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5 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 6 其他误差,包括原理误差、测量误差、调整误差 7 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两部分 8 定位误差:因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基准位移误差之和 9 工艺系统的热源有:切削热、摩擦热和动力装置能量损耗发出的热、外部热源 10 切削热:切削热将传入工件、刀具、切屑和周围介质,是工件和刀具产生热变形的主要热源 11 摩擦热和动力装置能量损耗发出的热是机床热变形的主要热源 12 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途径: 1)减少发热量; 2)改善散热条件; 3)均衡温度场; 4)改进 机床结构 13 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1)减小和消除原始误差; 2)转移原始误差; 3)均分原始误差; 4)采用误差补偿技术 14 系统性误差可分为常值性系统误差和变值性系统误差两种 15 常值性系统误差与加工顺序无关,变值性系统误差与加工顺序有关。 对于常值性系统误差,可以通过调整消除;对于变值性系统误差,采取自动补偿措施加以消除 16 机械制造中常见的误差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平顶分布、双峰分布、偏态分布 17 加工表面质量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 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纹理方向、表面缺陷 2) 表面层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表面 层的冷作硬化、表面层残余应力、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 18 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减小零件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零件表面存在一定的冷作硬化,可以阻碍表面疲劳裂纹的产生,降低疲劳强度 19 减小表面粗糙度,可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