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下学期电场复习新人教版内容摘要:
B=W,取 ε B=0时, ε A=Δε 4 电势沿电场线逐渐降低,取定零电势点后,某点的电势高于零者,为正值.某点的电势低于零者,为负值 正点荷(十 q):电势能的正负跟电势的正负相同负电荷(一 q):电势能的正负限电势的正负相反 5 单位:伏特 单位:焦耳 6 联系: ε =qφ , w=Δε =qΔ U 规律方法 ( 2)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对比 电场强度 E 电势 φ 1 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 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 2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放在该点的正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跟正点电荷电荷量 q的比值 E=F/q, E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跟选定的标准位置(零电势点)间的电势差, φ =ε /q,φ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3 矢量 标量 4 单位: N/C。 V/m V( 1V=1J/C) 5 联系:①在匀强电场中 UAB=Ed (d为 A、 B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②电势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降落 规律方法 E=U/d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 E=U/d反映了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之间的关系,由公式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2)公式 E=U/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且 d表示沿电场线方向两点间的距离,或两点所在等势面的范离. (3)对非匀强电场,此公式也可用来定性分析,但非匀强电场中,各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为一定值时,那么 E越大处, d越小,即等势面越密. A B C D 【 例 7】 如图所示, A、 B、 C、 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已知 A、 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φ A=15 V, φ B=3 V, φ C=- 3 V,由此可得 D点电势 φ D= 9v。 例 6. 如图所示 , 三个同心圆是同一个点电荷周围的三个等势面 , 这三个圆的半径成等差数列。 A、B、 C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 , 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 A、 C两点的电势依次为φA=10V和 φC=2V, 则 B点的电势是 A. 一定等于 6V B. 一定低于 6V C. 一定高于 6V D. 无法确定 规律方法 【 例 9】 如图所示,实线是一个电场中的电场线,虚线是一个负检验电荷在这个电场中的轨迹,若电荷是从 a处运动到 b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荷从 a到 b加速度减小。 B. b处电势能大 C. b处电势高。 D.电荷在 b处速度小 解析 : 由图可知 b处的电场线比 a处的电场线 密 ,说明 b处的场强大于 a处的场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检验电荷在 b处的加速度大于在 a处的加速度 ,A选项错 . 由图可知 ,电荷做曲线运动 ,必受到不等于零的合外力 ,即Fe≠0, 且 Fe的方向应指向运动轨迹的凹向 .因为检验电荷带负电 ,所以电场线指向是从疏到密 .再利用 “ 电场线方向为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 判断 a,b处电势高低关系是 UA>UB,C选项不正确。 根据检验电荷的位移与所受电场力的夹角大于 900,可知电场力对检验电荷做负功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可判断由a→b 电势能增加 ,B选项正确 . 又因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系统的能量守恒 ,电势能增加则动能减小 ,即速度减小 ,D选项正确 . 规律方法 电场力做功 ,可与牛顿第二定律 ,功和能等相综合 ,解题的思路和步骤与力学中的完全相同 ,但要注意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 与路径无关 【 例 10】 如图所示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A、 B,B固定在绝缘地板上 ,A在离 B高 H的正上方由静止释放 ,与 B发生正碰后回跳高度为 h,设碰撞中无动能损失 ,空气阻力不计 A、若 A、 B带等量同种电荷,则 h> H B、若 A、 B带等量异种电荷,则 h< H C、若 A、 B带等量异种电荷,则 h> H D、若 A、 B带等量异种电荷,则 h= H 解析: 若 A、 B带等量同种电荷 ,则碰撞后两球带电量不变 ,下落过程中重力做正功 ,电场力做负功 ,回跳时重力做负功 ,电场力做正功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h= H。 若 A、 B带等量异种电荷 ,则碰撞过程中重力做正功 ,电场力做正功 ,回跳过程中需克服重力做功 .故 h> C 规律方法 A B Q 2Q 【 例 11】 已知如图 ,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A、 B,带电量分别为 2Q与 使它们以相同的初动能 E0(对应的动量大小为 p0)开始相向运动且刚好能发生接触 .接触后两小球又各自反向运动 .当它们刚好回到各自的出发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E1和 E2,动量大小分别为 p1和 :① E1=E2 E0, p1=p2 p0 ② E1=E2= E0, p1=p2= p0 ③ 接触点一定在两球初位置连线的中点右侧某点 ④两球必将同时返回各自的出发点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规律方法 【 例 11】 已知如图 ,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 A、 B,带电量分别为 2Q与 E0(对应的动量大小为 p0)开始相向运动且刚好能发生接触 .接触后两小球又各自反向运动 .当它们刚好回到各自的出发点时的动能分别为 E1和 E2,动量大小分别为 p1和 法:① E1=E2 E0, p1=p2 p0 ② E1=E2= E0, p1=p2= p0 ③ 接触点一定在两球初位置连线的中点右侧某点 ④两球必将同时返回各自的出发点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B Q 2Q 解析: 由牛顿定律的观点看 ,两球的加 速度大小始终相同 ,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相同 ,必然在连线中点相遇 ,又同时返回出发点 . 由动量观点看,系统动量守恒,两球的速度始终等值反向,也可得出结论:两球必将同时返回各自的出发点。 且两球末动量大小和末动能一定相等。 从能量观点看,两球接触后的电荷量都变为 ,在相同距离上的库仑斥力增大,返回过程中电场力做的正功大于接近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由机械能定理,系统机械能必然增大,即末动能增大。 选 C 知识简析 一、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感应: 绝缘导体放在一个带电体的附近,在绝缘导体上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应带电体的异种电荷,在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 静电感应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根据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来解释;也可以从电势的角度来解释,导体中的电子总是沿电势高的方向移动 2.静电平衡状态: 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叫做静电平衡状态.注意这里是没有定向移动而不是说导体内部的电荷不动,内部的电子仍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3.静电屏蔽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 ,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导体内部区域不受外部电场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是静电屏蔽 . 知识简析 (1)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是外加电场和感应电荷产生电场叠加的结果 .(因为假若内部场强不为零 ,则内部电荷会做定向运动 ,那么就不是静电平衡状态了 ) 4.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 (2)净电荷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内部没有净电荷 .(因为净电荷之间有斥力 ,所以彼此间距离尽量大 ,净电荷都在导体表面 ) (3)是一个等势体 ,。高二物理下学期电场复习新人教版
相关推荐
所受的安培力 F跟电流 I和导线 L 的乘积的比值。 ⑵ .公式: 条件:①匀强磁场中,或 ΔL很小;②并且 L⊥ B ) ⑶ .方向: 磁感应强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磁场方向相同。 ⑷ .注意: 磁感应强度是磁场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磁场中是否有导线、导线中电流大小及受力大小均无关。 反 馈 下一页 上一页 例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场中某处磁感强度的大小,等于长为 L,通以电流
图( 4)-( 5) 图( 3)-( 4) 图( 2)-( 3) 图( 1)-( 2) 能 量 转化情况 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或“减小”) 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为“正”或“负”) 电容器极板上电量(填“增多”或“减少”) (填“充电”或“放电”) 对 应 过 程 放电 减少 负 增大 E电 — E磁 充电 增多 负 减小 E磁 — E电 放电 减少 正 增大 E电 — E磁 充电 增多 正
电子枪发射的电子经过电极板 所在空间时 E + v F 电子将受电场力作用 E + 电子在电场中运动 电子运动将方向改变 + 这样如果在 y 轴偏转电极所加的电压是变化的,那么荧光屏上的亮斑就会在 竖直 方向上随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位置 控制电路 Y’ Y 这样如果在 x 轴偏转电极所加的
的 100株的底部 周 长,得到如下数据表(单位: cm) 135 98 102 110 99 121 110 96 100 103 125 97 117 113 110 92 102 109 104 112 109 124 87 131 97 102 123 104 104 128 105 123 111 103 105 92 114 108 104 102 129 126 97 100
N1 M1 P1 NN1∥ PP1 MM1∥ AA1 又 NN MM1均等于边长的一半 故 MM1N1N是平行四边形,故 MN∥ M1N1 MN∥ 平面 AC D B C A A1 Q P N M D1 C1 B1 z y x o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 2,又设 A1P=BQ=2x 则 P(2, 2x, 2)、Q(22x, 2, 0) 故 N(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