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大修工程监理规划内容摘要: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路面铣刨工作,控 制好铣刨机械铣刨速度及深度,铣刨基面粗糙密实无松散,与旧路接顺处垂直切割。 常见问题 :铣刨的深度不能达到预定的要求。 铣刨完成后清理不干净;在铣刨过程中会出现扬尘与扰民现象。 监理对策 :在施工单位铣刨施工过程中 ,对铣刨深度进行测量 ,根据路面的原结构与设计要求 ,在不影响原路结 第 15 页 监理规划 构强度的情况下 ,尽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派专人负责清理工作,做到表面无浮料;铣刨工作尽量安排集中进行,减少噪声对居民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准备好水车防止扬尘,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路面的挖补: ,要对路面局部进行挖补,挖补材料是石灰粉煤灰砂砾。 :挖补的数量与需要挖补的部位与原计划常出现偏差。 监理对策:根据设计 图纸上规定的部位与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根据铣刨完成后路面的情况,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进行检查,最终确定准确的铣刨部位与数量。 如果工程量比原设计有增加,需要附有照片,同时注明准确的部位。 路面清理完成后 ,在铺设底层油前 ,需要对路面雨水检查井与雨水口根据路面高程进行升降; 常见问题:升降雨水检查井与雨水口的井圈与口圈部位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路修建完成后倾斜;在升降井时,检查井高程与设计路面的高程不符,高或低。 监理对策:在井圈与口圈位置用高标号混凝土砌筑,或采用同强度的预制构件。 在翻修前,将测量工作做细,采用双十字法,保证井盖高程与设计路面高程保持一致。 第 16 页 监理规划 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附属构筑物的路缘石砌筑完毕后,进入铺筑底层油的工作。 :铺筑的材料在上料过程中混乱 ,与原设计要求不一致;新路与旧路接茬部位粘接不好;在铺筑后期油温过低,造成铺筑完成后不符合规范要求; 监理对策:仔细核对每车沥青混凝土的材质、型号,防止用错材料;对接茬部位进行详细的检查,要求乳化沥青涂刷均匀;在铺设沥青混凝土的后期,加大对油温的监控力度,对于达不到要求 的沥青混凝土坚决予以清退,防止因油温低而造成的防淅等现象发生。 底层油铺设完成后,应尽快铺筑面层沥青混凝土 ,控制要点为材料、压实度、厚度、平整度、弯沉值。 常见问题 :路面铺筑沥青的厚度不能满足要求;周边部位的压实度不能予以保证;主要是在过雨水检查井的部位的平整度不能保证。 监理对策:在面层油铺设前,要求施工单位提交铺油方案,根据摊铺系数与设计厚度来定虚铺厚度,对施工单位测量的尺寸进行校核,确保压实后达到设计厚度;路边角部位,用小压路机压实,速度要慢,确保压实后平整,接茬部位要烫平压实; 铺筑完雨水检查井与雨水口部位后,派专人进行检查,必要时用小型机具夯实。 (二)附属构筑物物工程: 第 17 页 监理规划 执行有关工程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75—94)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 2020)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J01—45—2020)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DBJ0111202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20)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20) 监理控制要点 附属构筑物的施工主要包括路缘石的施工、步道砖的铺设、盲道的铺设。 路缘石的砌筑。 常见问题 :路缘石的缝宽、直顺度、相邻高差不能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路缘石底铺设的砂浆标号低;后背混凝土标号低,或者是尺寸不够。 :要求施工单位先砌筑 100~ 200米的试验段,由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任务的施工;监理人员对路缘石底部砂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如若发现不合格现象,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工整顿,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写出书面整改材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 处罚;同时,我监理人员还会对砂浆与后背混凝土进行抽检,要求合格率为 100%。 步道砖的砌筑 第 18 页 监理规划 :步道砖的尺寸不符合规范的要求 ,从而影响铺砌的质量;步道的石灰粉煤灰砂砾基础的平整度与压实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步道砖铺砌过程砖缝过大,灌缝不饱满; 与周围检查井的高程不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施工单位先做 100~ 200米的试验段,由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作任务的施工。 针对步道砖材料可能存在的问题,可先对构件产家进行检查,避免因 材料出现质量问题。 施工单位可先对完工的石灰粉煤灰砂砾基础做自检,我监理人员抽检试验,当平整度及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方可进行铺设。 在步道砖的铺设过程中,不定时的对其平整度及相邻块高差进行抽查,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令其马上将其进行段停止,不合格处马上返工。 对纵、横缝直顺可拉小线进行检查,施工单位对施工完成的自检后由我监理人员进行抽检。 检查井周围及弯道等不规则的部分,应采用机械切砖铺设,对其高程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控制。 对步道砖垫层的抽查,抽检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检查拌和是否均匀,如不满规范要求,可令其重新配比,拌和。 满足规范的要求。 (三)管线明开槽施工监理措施 沟槽开挖前对开槽范围内杂物进行清除,沟槽施工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土方运至经过规划的临时存土场暂存,挖掘机进行开挖作业时设专人进行指挥,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安 第 19 页 监理规划 全交底,根据先期已经施工开挖的土质情况,基本为粉质粘土和细粉砂,含水量适中,开槽中可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放坡处理,如果遇到土质变化或其它特殊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再行相应调整。 为保证沟槽尺寸及结构要求,槽底预留 20cm,由人工进行清除,严禁扰动基础。 如果出现超挖 现象,对超挖深度范围内回填级配砂石并进行夯实处理。 管线沟槽开挖每侧工作宽度,根据标准图集所示 2C1 宽度为底限。 沟槽开挖到设计高程后,按规定进行验槽,确定地基承载力,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需挖至原状土,并换填级配砂石或灰土,分层夯实至基底,密实度达到不低于 且不低于道路要求,开槽完成自检合格后,及时约请专业管理单位代表、工程监理等进行验收,经共同签认达到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基础施工过程中注意坡度的留置,防止出现反坡或无坡。 沟槽边坡的确定 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地下水位低于沟槽底面高 程,内边坡不加支撑,槽深小于 3m时,边坡采用 1︰ ,当槽深大于 3m时,边坡采用 1︰ (土质为亚粘土)。 ( 3)沟槽排水 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在坡脚处挖设 300mmx300mm 排水沟,每间隔 20m 设一处集水坑,坑深 500mm,用水泵把坑内集水抽至地面排水渠(位置见本页断面示意图)。 2. 管线测量 ( 1)开挖前测量 1)沟槽开挖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案进行中线定位, 第 20 页 监理规划 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管线中线桩时,应在起点、终点、平面折点、竖向折点及直线段的控制点 等位置测设中心桩。 2)直线段管线中线桩每 10m一点,桩顶钉中心钉,并应在沟槽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位置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 3)在沟槽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 高程桩的纵向间距宜为 10m。 ( 2)开挖过程测量:开挖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对中线、高程、坡度、沟槽下口线、槽底工作面宽度等进行检测,并在人工清底前测放高程控制桩。 ( 3)人工清底后测量:沟槽检底后,采用极坐标方法或依据定位控制桩通过经纬仪投点法向槽底投中线控制桩;采 用水准测量或钢尺悬吊法将地面高程引测至沟槽底。 ( 4)井室开挖测量:井室开挖与沟槽开挖同时进行,根据井室桩号坐标及控制点坐标采用极坐标方法测放结构中心位置,依设计或相应图集测放结构开挖上口线及开挖高程控制桩,同时进行栓桩。 3. 沟槽土方开挖 工艺流程:沟槽开挖-- 边坡修整-- 人工清底 ( 1)沟槽开挖 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井室应同管沟同时开挖,开挖宽度满足井室施工需要。 2)如果土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开挖沟槽时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应 立即停止开挖,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项目领导。 4)槽底设排水沟和集水井,便于水泵排水。 第 21 页 监理规划 5)应严格控制槽底高程和宽度,不得扰动或破坏槽底原状土结构。 ( 2)边坡修整 开挖放坡基坑(槽)时,应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 3m左右做出一条,进行修坡。 机械开挖时,随开挖随人工修坡。 ( 3)人工清底 人工清底按照设计图纸和测量的中线、边线进行。 严格按标高拉线清底找平,不得破坏原状土,确保基槽尺寸、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槽底应预留 10cm,由人工进行清底。 (四)、沟槽 开挖技术措施 1. 沟槽支护 支护应根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开槽深度、地面负荷、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方案设计,本段沟槽支护采用槽内支撑,支撑材料可以选用钢材、木材或钢材和木材混合使用。 当沟槽开挖自然放坡后,仍不满足施工需要,采用木板和方木对撑进行加固,保证沟槽施工安全。 第 22 页 监理规划 方木 @2020 木板支撑加固示意图 2. 现况管道处理 1)开挖沟槽与现况管线交叉时,应对现况管线采用悬吊措施,具体悬吊方案应经计算确定,并取得管理单位同意。 2)当开挖沟槽与现况管线平行时,需 经过设计和管理单位制定专门保护方案。 砂基垫层基础施工 本段污水管线采用柔性接口的承插口钢筋砼管材,开槽施工,砂基做法详标准图 PS03,基坑回填按 PS03说明执行。 钢筋砼管进井不得采用承口(大头)进井,用水泥浆与砖券结合密实。 圆管进井处下部遇井室肥槽时采用 C10 砼或级配砂石填严。 根据设计图纸,雨水管线基础为 120176。 砂基垫层基础 ,考虑到本工程排水管线为柔性承插口管,开槽完成后,首先回填 20~ 30cm的砂基垫层(具体厚度根据管径确定)由人工平整洒水使用平板振动夯夯实;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在混凝土管中心 第 23 页 监理规划 以下范围内填充砂垫层,根据图纸及管道通用图集给出的砂基厚度,分层进行回填,每层厚度为 20cm。 下管安装 下管前对管材的管口、直径、椭圆度进行检查,管材不得有裂缝及破损情况。 采用机械配合人工下管,下管时使管承口迎向来水方向。 用钢丝刷将管口粘接端面及与管皮交界处清刷干净,见新面,并用毛刷刷除浮尘。 在承口内均匀涂抹润滑剂(洗涤剂)。 将密封胶圈套到插口端规定位置,并使之平顺、无扭曲。 用吊车配合人工先将管道初步对口找正,调整管子位置及高程,然后用倒链拉紧接口,并随时检测胶圈位置, 使胶圈就位于承插口工作面上,并不得出现扭曲、外漏等现象。 管节安装完成后,校核管体轴线位置及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立即进行管体的轴向锁定及两侧支固。 检查井砌筑 本工程雨水检查井为标准图集检查井 PT03Y0 Y0 PT060 03。 1)路面范围内雨水检查井井室和井筒周围从槽底开始,应采用 12%灰土或天然级配砂石等易压实的材料回填,其宽度不小于 500mm。 压实度应符合道路施工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2)雨水检查井井盖采用 “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 ”( DB11∕1472020) ,为重型球墨铸铁井盖。 井盖支座与井筒之间应设有限制位移、调整高度、锁紧定位的装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