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小箱梁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号的预制砼保护层块。 P、对 梁 板 端防裂筋、锚端加强筋和支座加强筋以及支座预埋钢板、伸缩缝预埋筋和护栏预埋筋严格按设计下料和布排,施工中若发现异常,及时向工程部和监理反映,请求处理方案。 Q、 小箱梁 钢筋加工安装的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cm) 受力钢筋间距 两排以上排距 177。 5 177。 10 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 177。 10 钢筋骨架尺寸 长、宽和高 177。 10, 177。 5 弯起钢筋位置 177。 20 保护层厚度 177。 混凝土施工 (C50 混凝土 ) A、混凝土均由搅拌站集中拌和,所用材料各项指标和配合比均须检验合格,配料衡 器,拌和设备满足施工要求。 细集料模 数 过大,必须过筛,粗集料级配不当,禁止使用。 成品由罐车运至梁场。 B、混凝土运 至 主梁场后,保证混凝土外观颜色一致,拌和均匀,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并测 试 坍落度,观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满足要求方可浇 14 筑,不得出料后加水和加灰改配。 C、采用灌车 运输 , 放入料斗后用龙门吊起 , 吊 按顺序,均匀缓慢下料且不宜过高,以减少对模板、钢筋和埋件的冲击,同时避免配料中骨料和浆液离析时出现振捣蜂窝。 D、钢筋间距较小处用 30 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其它地方用 50 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棒移动间距 不大于振动作用半径的 倍,与侧模保持 50~100mm的距离,上下层衔接不小于 50~100mm,并快插慢抽。 E、严禁振动器碰撞模板 、 钢筋、波纹管或其它埋件,若出现松动、变形、移位等破坏时,应及时予以纠正。 F、混凝土实施无间断浇筑,因施工需要而间断,间断时间必须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重塑时间,严禁出现施工缝。 (不可抗力出现施工缝时,应采取高强砂浆凿槽胶结或向监理工程师申请其它合理续浇意见。 ) G、对每一振捣部位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平坦,均匀泛浆为最佳效果。 H、取料斗中 的砼制作 150 150 150( mm) 试件 六 组,其中二组在现场同梁板养护,试压 5 天和 张拉 强度以确定梁板张拉时间和吊移时间参数,另四组标准养护 , 测定 28 天强度。 I、浇筑时若出现表面泌水过多现象,宜妥善排除,浇筑后对裸面应及时进行修整,拌平,定浆后再进行拉毛或压光处理。 J、混凝土收浆后覆盖养生,且保证 梁 体不 淌 水、 不失水。 养护用水采用 清洁 水,用 PVC 管放孔架在 梁 上自动喷洒,养生时间为 7~14 天,强度达到 25Mpa前,不得承受行人,机具、 梁 板等荷载。 15 K、 箱 梁若有缺陷及时向监理工程师申请修复意见,不得擅自 摸 灰或修补。 L、雨 季和冬季施工按第七章方案和措施执行。 100 吨为一个检验批或按实际进场数量结合监理要求的检验方法 ,对钢绞线强度、弹性模量、延伸量等项目进行检验 . 具、 夹 具 按厂家合格证保证书核查性能 、 类别型号 、 规格数量等 ,锚具夹具≤ 1000 套为一个检验批,并检查外观有无裂纹,尺寸大小偏差,同时按 5%测试 硬度和规定频率 测 试静载锚固性能。 预 应力材料专场堆放,专人管理,室外堆放时,下垫枕木上盖雨布,且堆放时间不超过 6 个月,防止锈蚀、玷污、灼伤、折皱、脱口等损伤或遗失 ,下料安装过程中亦应避免损伤,以免影响安装操作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 d. .波纹管 采用 型钢筋片定位。 型钢筋片以 梁 底为基准标高。 25 米 小箱梁 N N N、 N4 钢束孔道的定位网片以板中向两端布排, 梁 中为 20,板端为 1。 N1 孔道自 2012间隔 50cm 设置水平网片,孔道中心线距板底 ,12网片向端部 为弯起点,弯起半径为 24m,切线角度为 10 度,依次布置 1 网片,距板底标高分别为 、 、 、 、 、 、 、 ,横向间距依次为 、 、 50cm、 50cm、 50cm、 50cm、 50cm、 50cm、 50cm,3网片向端部 为弯止点,弯止点到端部布置 1网片,距板底标高分别为 、 ,横向间距为 50cm。 N2 孔道为水平设置,孔道中轴线距梁底 ,网片布排同 N1。 N N2 孔道横向均居于腹板 1/2 处。 安装时, 16 先在底座上标示钢筋网片的间距和轴线坐标,再将其固定在纵向主筋上,(网片的上横筋可制成半圆形。 )确保管道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时不上浮,不移位。 e. 钢绞线下料长度遵照设计标准偏差在 1/5000 范围以内且不大于 5mm,同组长度误差≤ 2mm。 采用圆盘锯等机械切割,避免电火花烧伤。 ,检查孔道和锚垫板,锚垫板应位置准确,孔道内必须畅通,然后将钢绞线梳顺,再用扎丝 80100cm 间距绑扎,端头用胶带包裹,整体穿入孔道。 压 浆 前对钢绞线应进行保护,防止锈蚀或附近电焊火花烧伤。 ,适应调整普通钢筋,混凝土施工时严禁振动棒碰撞 波纹管 ,以免孔道扭曲 ,增大摩擦系数,影响张拉效果。 ,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间的关系曲线,当千斤顶使用超过 200 次或 6 个月以及发生异常时要重新校验。 ,配置安全装备,确定张拉程序,现场清理准备。 ,当 梁 体强度 90%,且构件龄期达到 7天以上时方可进行。 张拉前,制作千斤顶支架,用导链控制 升 降,保证千斤顶作用线与钢绞线轴线重合。 :张拉区应有明显标志,非工作人员禁止入 内 ,两端要设置挡板,在千斤顶后部不得站人。 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必须站在千斤顶侧面工作,防止钢铰线拉断或锚具破坏而飞出伤人,出现事故。 施工中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l 张拉程序: 010%初始应力δ k(量伸长值 L1)— 20%应力δ k( 量伸长 值 L2) 17 — 张拉 100%δ k持荷 2 分钟,(量伸长值 L3) — 锚固 — 10%做回缩值标记 L4。 :张拉顺序为先梁底部后上部,左右同时对称张拉。 在张拉端设置三角吊架或支架等将千斤顶吊到合适位置,钢绞线依次穿入工作锚锚环。 并按钢绞线自然顺直状态放入夹片。 注意在这道工序中,钢绞线应尽可能平行通入锚孔,避免乱穿和交叉情况,千斤顶与工作锚、垫板、顶楔器要相互靠实。 为使工具锚的夹片尽可能重复使用及脱锚方便,可在工具锚的锚环和夹片之间涂少许脱锚油或垫上塑料布。 初始张拉:对千斤顶主缸压油,使钢绞线略为拉紧,并调整千斤顶位置,进一步使孔道轴线、锚具轴线和千斤顶轴线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同时注意观察多根钢绞线的松紧程度,随时调整,务求一致,以使其受力均匀,防止滑 丝 及断丝。 继续充油至初始应力,并测量钢绞线的伸长值。 然后继续加荷至 20%的张拉控制力,测量伸长值,再分级加载,直至 100%张拉应力,并持荷静停 2 分钟锚固。 预应力束的理论伸长值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Δ L=( Pp*L) /( Ep*Ap) Δ L—— 预应力束的理论张拉伸长值( cm) Pp —— 预应力束的平均张拉力 Mpa(N/mm2) Ep —— 预应力束的弹性模量 Mpa(N/mm2) L—— 预应力束张拉时的有效长度( cm) Ap—— 预应力的截面积( mm2) 应力束的实际张拉伸长值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L=L4+(L2L1) L—— 预应力束的实际张拉伸长值( cm) L L L L4—— (表示 m 项中内容) 18 锚固回缩量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锚固回缩量 =L4L3工作段的伸长值(通过计算) 现场预应力张拉力计算书附后 :完成上述张拉工序后,使千斤顶小缸进油。 通过液压顶楔器顶紧锚塞。 (顶锚力级为控制张拉力的 5055%)。 测量钢绞线伸长量及锚塞外露量后,再使主缸回油卸载至钢绞线具有初应力的张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