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最新整理版蜜蜂养殖技术资料大全内容摘要:

..............................254 第十二章 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及其防治 ...... 255 第一节 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255 一、卵干枯病 ................................255 二、僵死幼虫 ................................256 第二节 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 .....................256 一、下痢病 ..................................256 二、幼虫冻伤 ................................258 三、卷翅病 ..................................258 四、蜂群伤热 ................................260 第十四章 蜜蜂中毒及其防治 .................... 261 第一节 药中毒 .................................261 二、农药对蜜蜂的毒性 .........................262 第 12 页 共 300 页 三、中毒原因 ................................263 四、中毒症状 ................................264 五、中毒机理 ................................265 六、中毒诊断 ................................268 七、预防与解救 ..............................269 第二节 甘露蜜中毒 .............................270 一、发生季节 ................................270 二、中毒原因 ................................271 三、中毒症状 ................................271 四、诊断 ....................................272 五、防治方法 ................................272 第三节 花蜜中毒 ...............................273 一、枣花蜜中毒 ..............................273 二、茶 花中毒 ................................274 三、其他植物的花蜜中毒 .......................275 第四节 工业烟雾中毒 ...........................276 第十四章 蜜蜂敌害及其防治 ................... 276 第一节 巢 虫 ...............................277 一、分布 ....................................277 二、危害 ....................................277 三、形态特征 ................................278 四、生活史和习性 ............................279 五、防治方法 ................................280 第 二节胡 蜂 ..................................281 一、危害 ....................................281 第 13 页 共 300 页 二、生物学特性 ..............................282 三、防治方法 ................................283 第三节 蟾 蜍 .................................283 一、分布与危害 ..............................283 二、形态特征 ................................284 三、生物学特性 ..............................284 四、防治方法 ................................284 第四节 其他敌害 ...............................285 第 1 页 共 300 页 第一章 蜜蜂的种类和生物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蜜蜂的种类 世界上蜜蜂属里有 6 个种, 即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黑色小蜜蜂、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 它们共同特点是:营社会性生活;泌蜡筑巢双面有六角形巢房的巢脾;贮蜜积极。 但是,上述 6种蜜蜂中,前四种为野生种,很少有人利用,没有 直接的经济价值。 它们主要分布在南亚、东南亚以及我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而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能为人类提供蜂蜜、蜂皇浆、蜂蜡、蜂花粉、蜂胶、蜂毒、蜂蛹、作为家养的经济昆虫,已有几千年的饲养历史,在现代养蜂中 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作用。 东方蜜蜂广泛分布于东亚、南亚、东南亚及亚洲其他一些地区。 西方蜜蜂自然分布于欧洲、非洲 和西亚,由于大量引种,现在已经遍布世界。 我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有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东北黑蜂、喀尼阿兰蜂 和新疆黑蜂以及西方蜜蜂的一些杂交种。 其中有些蜂种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的当家品种。 就全国而言,我国饲养最普遍是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 第 2 页 共 300 页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 分布在除新疆以外的中国各省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区。 全国饲养量 200 多万群约占全国蜂群总数的 1/ 3左右。 中蜂工蜂腹部颜色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较黄,有的偏黑;喙长平均长 5 毫米。 蜂王有两种体色。 一种在腹节有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暗褐色;另一 种腹节无明显的褐黄环,整个腹部呈黑色。 雄蜂一般为黑色。 南方蜂种一般比北方小,工蜂体长 10~ 13 毫米,雄蜂体长 1l~ 13. 5 毫米,蜂王体长 13~ 16毫米。 中蜂飞行敏捷,嗅觉灵敏。 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 2~ 3 小时。 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造脾能力强,喜欢新脾,爱啃旧脾。 抗蜂螨和美洲幼虫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易受蜡螟危害。 喜欢迁飞,在缺蜜或受病敌害威胁时特别容易弃巢迁居。 易发生自然分蜂和盗蜂。 不采树胶,分泌蜂王浆的能力较差。 蜂王日产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势小。 意大利蜂适应于中 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蜜源特点,因此当 20 世纪初由日本和美国引入后,深受各地欢迎,推广极快。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的西方蜜蜂都是意大利蜂。 意大利工蜂第二至第四腹节的背板有棕黄色环带,黄色区域的大小和颜色深浅有很大的变化,一般以两个黄环为最多;体表绒毛淡黄色;工蜂喙长 6. 3~ 6. 6 毫米。 第 3 页 共 300 页 蜂王的腹部多为黄色至暗棕色,尾部黑色,只有少数全部是黄色。 工蜂体长 12~ 13 毫米,雄蜂体长 14~ 16 毫米,蜂王体长 16~ 17毫米。 意大利蜂性情温驯,产卵力强,育虫节律平缓,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 工蜂勤奋,采 集力强,善于利用流蜜期长的大宗蜜源。 分泌王浆能力强。 产蜡多,造脾快。 保卫和清巢力强。 其主要缺点是盗性较强,定向力较差,在高纬度地区,越冬较困难,消耗资源多,抗病力较弱。 第二节 蜂群的结构和蜜蜂的发育 蜜蜂是过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蜂群是由蜂巢和许多蜜蜂组成一个有机体,单只的蜜蜂是不能存在的。 蜜蜂的这种群居生活是长期进化发展与分工合作的结果。 当蜂群兴旺的时候,一个蜂群通常包括一只蜂王,上万只工蜂以及千百只雄蜂。 一个蜂群在正常情况下,蜂王是惟一发育完全和能产卵的雌蜂。 它产的卵,分未受精卵和受精卵两种。 未受精 卵产在较大的六角形的雄蜂房中,以后长成雄蜂。 受精卵因发育条件的不同,可以分别产生工蜂或蜂王。 受精卵如产在一般六角形的工蜂房中,那就发育成工蜂,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全的雌蜂。 受精卵如产在较宽大、圆钵状、房口朝下的台基第 4 页 共 300 页 中,专饲以营养丰富的王浆,以后就发育成蜂王。 蜂王能够选择不同的巢房,产下卵。 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工蜂和蜂王的发育特性,改变环境和营养条件,就能把工蜂房中的卵或幼龄幼虫培养成蜂王。 蜜蜂为全变态昆虫,即个体发育过程中必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 蜜蜂的卵如香蕉状,两端稍弯曲,一端粗一端细。 卵乳白色, 略透明。 卵上附着一种黏液,当蜂王产卵人巢房内时,细的一端粘于巢房底部的中央,第一天是直立的,第二天稍倾斜,第三天侧伏于房底。 工蜂在卵的周围分泌一些王浆,使卵壳湿润软化,幼虫即破壳而出。 刚孵化的幼虫就会吮吸王浆。 孵化后 3 天内,不论蜂王、雄蜂、工蜂的幼虫,食料全是乳白色的王浆。 3 天后,工蜂和雄蜂幼虫,就停止饲喂王浆,另喂以一种花粉和蜜的混合物。 蜂王则不然,其幼虫一直食用王浆,并且将王浆堆积于王台底部周围,以保证充足供应。 根据这一特点,就为蜂王浆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试验证明,每只幼虫自孵化到封盖期间,工蜂平均每 日饲喂幼虫 1 300 次,差不多每分钟饲喂一次。 因此,检查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对于幼虫的饲喂是有影响的。 第 5 页 共 300 页 掌握蜜蜂发育日程,特别是卵期、未封盖的幼虫期及封盖至出房日期,是推断群势发展、预测分群、培育蜂王、切除雄蜂蛹或准备适龄雄蜂等所必需的。 幼虫不具足,体呈‚ C‛形,白色晶亮,随着生长,越来越呈小环状;长大后,则伸向巢房 13 发展 (图 2)。 在幼虫孵化后第六天末,工蜂将巢房 13 封上一层蜡盖。 封盖至出房阶段的幼虫和蛹,统称为封盖子。 封盖子和封盖的蜂蜜可以从位置、颜色及巢房的轮廓来判别。 封盖子常位于巢脾的中下方, 封盖呈黄褐色,巢房轮廓清楚;封盖蜜自巢脾上方和两角向下方发展,封盖呈浅白色,具波浪纹,巢房轮廓不清楚。 花粉分贮于子圈或子脾外围。 幼蜂羽化后,咬破房盖而出。 茧衣仍紧贴于巢房壁上。 每育虫一次,茧衣就加厚一层,从而使巢房容积逐渐缩小,并使巢脾颜色变暗黑。 所以育虫多次后的巢脾不适于培育健壮新蜂。 因此,各蜂场要经常淘汰旧脾,添造新脾。 中蜂厌恶旧脾,宜勤造新脾,替换旧脾。 雄蜂体大,房盖突出。 中蜂的雄蜂蛹,其后期房盖呈尖笠状,中央有透气孔,这是西方蜂种所没有的,更容易辨认。 一般来说,如果工蜂封盖子成片、接近满 框且又饱满的,是蜂王产卵力旺盛和幼蜂发育健全的表现。 第 6 页 共 300 页 第三节 蜂群的生活 三型蜂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各有显著的特点,适于各种不同的专职分工。 蜂王和雄蜂专司生殖,它们终生的食料都靠工蜂供给。 工蜂是蜂群中个体最小的成员,但却占群体的绝大多数,是蜂群的劳动者。 担负着巢内巢外的大量‚工作‛。 三型蜂中的任一个体都不能脱离群体而独立生存,它们都是群体有机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面以意大利蜜蜂为主要对象,分别介绍三型蜂的生活情况。 一、工蜂的生活 不同时期工蜂的寿命长短有很大差异,主要取决于哺育幼虫的强度和花 粉的摄入量,其次是参加采集的时间和强度。 在春夏秋三季,参加哺育幼虫、饲喂蜂王和采集活动的工蜂;其寿命约 30~ 50 天;在秋天培育的、没有参加哺育和采集活动的越冬工蜂,其寿命为 120~ 150 天。 一般来说,工蜂前期担任巢内工作,后期担任巢外工作。 如果老蜂大量死亡,新蜂又接替不上,蜂群就会垮掉。 初出房的幼蜂,身体柔弱,灰白色,经数小时后,逐渐硬挺起来。 3 日龄内的幼蜂,由其他工蜂喂食,但能担负保温孵卵、清理巢房等工作。 4 日龄后的幼蜂,能调制花粉, 第 7 页 共 300 页 喂养大幼虫。 6~ 12 日龄工蜂,王浆腺发达,能分泌王浆,喂养小幼虫。 此后 ,开始重复多次地认巢飞翔及第一次排粪。 健康的工蜂,从不在巢内排粪。 新蜂都在晴暖午后,成批涌出巢门,进行认巢飞翔。 飞翔时,头朝巢门,时高时低,或在巢箱周围绕圈子,圈子越绕越大,从而逐渐识别蜂巢环境。 每群新蜂喧闹一阵后,又纷纷归巢,安静下来。 因此,养蜂术语上又称为‚闹巢‛。 13~ 18 日龄的工蜂,蜡腺发达,主要担任清理巢箱,拖弃死蜂或残屑,夯食花粉,酿蜜,筑造巢脾,使用蜂胶等大部分巢内的工作。 至于采集工作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开始于 17 日龄。 20日龄后,其采集力充分发挥,从事采集花蜜、花粉、水分、蜂胶,直至老 死。 守卫御敌工作,也由部分采集蜂担任。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习惯上根据外观和所担任的重点工作,将工蜂分为幼、青、壮、老四个时期。 幼年蜂是指分泌王浆之前的工蜂;青年蜂是指担任巢内主要工作时期的工蜂;壮年蜂是指从事采集工作的工蜂;老年蜂是指采集后期、身上绒毛已磨损、呈现光秃油黑的工蜂。 幼蜂和青年蜂都是从事巢内工作的,所以又合称为内勤蜂;壮年蜂和老年蜂主要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