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实训楼工程技术标内容摘要:
( 三 )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了解设计意图,学习和校核图纸。 了解施工部署,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会同建设单位一起对红线桩、测量控制点进行实地校测。 测量、仪器核定、校正。 ( 四 ) 、测量仪器的选用 所有测量仪器必须保证完好,施工测 量前必须核定,校正。 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 所选的主要测量仪器见下 表。 仪 器 型 号 厂 家 数量 备 注 自动安平水准仪 DS3 江西光学仪器总厂 1 经纬仪 DJ6 上海第三光学仪器 厂 2 电子经纬仪 J2JD 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 1 ( 五 ) 、施工测量 建筑物定位放线 、 ( 1) 、确认和检测定位放线 本工程定位依据为规划红线,建设方提供 的测量控制点,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现场当面交桩后,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协同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 2) 、建设物控制网的测设和放线 a、 控制网测设 根据本工程现场情况,测设两组“十”字主轴线作为控制轴线。 b、 轴线控制桩的测定 在“十”字主控轴线上测设控制桩,由于建筑物竖向控制将使用外控法施测,测设轴线控制桩时要将主轴线延长至距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定的地方。 c、 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 根据“十”字主控轴线,测定建筑物各大角桩和中线、轴线桩。 ( 3) 、基槽 灰线撒设 根据建筑物各轴线或控制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自检合格后提请有关部门和建设单位验线。 ( 4) 、验线 首先检查定位依据的正确性和定位条件的几何尺寸即控制点的正确性。 再检查建筑物控制网(“十”字主控轴线)和建筑物四廓尺寸及轴线间距。 此外,还要检查主要轴线的控制桩(引桩)桩位是否正确和稳定,保证建筑物稳定,保证建筑物定位正确无误。 桩基础放线 ( 1) 、在建筑 物 附近设置水准点,其位置及标高 应保证 不受 施工 影响,数量不少于 4 个。 (水准点制作如下图) ( 2) 、桩基轴线允许误差不得超过 20mm。 ( 3) 、成立测量小组,桩基轴线控制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地点,施工过程中应对桩基线作系统检查,每 3 天不少于 1 次。 控制点应妥善保护,并做好记录,每根桩打入前应检查桩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 4) 、打桩前应自行清理地下障碍物,考虑地面承载力应满足移动需要,施工现场做好排水工作。 水准控制点示意图C2 0砼 墩φ20 圆钢φ20 圆钢 建筑物基础放线 基础垫层浇筑后,在垫层测定建筑物各轴线、边界线、和桩位等,这是具体确定建筑物位置的关键,施测中必须严格精度,严防出错。 ( 1)、 轴线控制桩检测:根据控制测量点,检测控制桩位确实没有碰动和位移方可使用,使用平 行线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用错轴线控制桩。 ( 2)、 四大角和主轴线投测:根据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在基础垫上投测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轴线和主轴线,经闭合校核后再详细放出细部轴线。 ( 3)、 基础细部测底设:根据基础图以各轴线为准,用黑线弹出基础施工中所需中线、边界线、桩位线位置等。 ( 4)、 验线:首先检查各轴线控制桩正确位置,再用经纬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然后实量四大角和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整个基础基槽移动错位,同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 允许偏差如下: 长 度 允许偏差 L≤ 30m 30m< L≤ 30m 60m< L≤ 90m 90m< L 177。 5m 177。 10m 177。 15m 177。 20m 标高控制 ( 1)、 精度要求 a、 施工允许偏差 根据《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20)表 每层施工允许偏差 177。 10mm 全高施工允许偏差 177。 30mm b、 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177。 3mm,建筑全高( H)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 ( 2)、 标高投测 a、 177。 以下标高测法 为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 础施工中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177。 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在基坑四周护壁上涂若干条宽 10cm 的竖向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水准控制点在各白漆带上测定177。 水平线,以及各负整 米数的水平线。 在施测基础标高时,应后视两带上的水平线作校核。 b、 177。 以上标高测法 177。 以上标高测法主要用钢尺沿结构外墙或楼梯间向上竖直测量。 为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本工程施工的需要,每栋单体建筑由四点向上引测。 引测步骤: ( a)、 先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起始标高线( + 标高线)。 ( b)、 用钢尺沿垂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高差超过一整钢尺长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向上再引测的依据。 ( c)、 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投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 误差应在177。 5mm 以内,在各层找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 3) 、标高投测中的要求 a、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b、 同177。 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c、 每层高差不要超限,同时 要注意控制各层的标高,防止偏差积累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在各施工层标高测出后,应根据偏差情况在下一层施工时对层高进行适当的调整。 竖向控制 ( 1) 、基础施工完成后,随着结构升高,要将轴线逐层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及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本工程采用内控为辅,外控为主的竖向控制方法。 ( 2) 、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超过177。 3mm,建筑全高( H)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 水平位移观测 ( 1) 、本工程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点采用建设方提供的测量控制基准点。 沉降观测点设置示意图 ( 2) 、本工程水平位移测量采用 测角前方交会法,交会角在 6001200 之间,并采用三点交会以提高精度。 ( 3) 、建筑主体由于地质等原因,在平面位置上产生位移,相对位置的位移情况,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纵向和横向上分别设置观测点和控制线,用经纬仪视准线法进行观测。 ( 4) 、进行水移观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b、 使用相同的仪器和设备。 c、 固定观测人员。 d、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沉降观测 ( 1)、 观测点埋设 沉降观测点在主体结构施工至177。 以上后按设计指定位置和要求进行埋设。 ( 2) 、观测次数和时间 根据设计 及施工规范 要求,在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后,应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主体结构完成后,第一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半年观测一次,以后每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为止,若发现有异常时立即通知业主、设计、勘察单位 ,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 3) 、沉降观测提供的成果 a、 建筑物平面图,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b、 下沉量统计表。 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统计表。 c、 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图表。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 1) 、用于测量轴线和水平的经纬仪 、水准仪及 50 米钢卷尺是经过计量检测合格的主要测量工具。 ( 2)、 在作控制主轴线丈量距离时,钢尺的两端保持水平,拉力在每 30米保持 10 公斤。 温度改正视当时施测量时温差变化的大小而定,作适当考虑。 ( 3)、 每次轴线测量都 应由一人进行复核检查,并认真记录签名。 四、主体柱、梁、板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一) 、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程序 (见下页) (二) 、 模板材料 模板材料选用钢材、胶合板等,模板支架选用钢材,材料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木材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 模板 及其支架结构必须满足工程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模板和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保证工程结构形体正确 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性。 ( 2)、具有足够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随自重、浇筑的混凝土及其施工荷载的大小计算设计。 (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满足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工艺的要求。 隔离剂(脱模剂)的涂刷是为了保证模板与混凝土脱模和混凝土表面光滑。 严禁采用油性等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严禁隔离剂污染钢筋与混凝土接槎处 钢管支撑,采用直径为 48mm,管壁不小于 的钢管组 成。 斜撑,用于承重支撑的加固,保证承重体系的刚度和稳定性,设置位置和数量应合理。 模板卡具,使用钢管卡具,用于固定侧模板底板上,也可用于侧模上口固定位。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20) 施工图纸 技术交底 材料、支承、卡具 材料准备 隔离剂 模板设计数据(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基础承载力满足施工荷载要求 作业条件 排水措施 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基础 支架安装 立柱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 支撑杆件 预埋件 预留孔 标高、中心线、垂直度 压缩变形或弹性挠度 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受损坏的情况下进行) 模板设计资料 材料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 模板安装的几何尺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 、 模板安装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1) 、 进行中心线和位置控制线的放线 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轴线,并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应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即混凝土面)和中心线及模板外模板控制线,以便于模 板安装和校正。 ( 2) 、 标高控制 用水准仪把建筑物水平标高根据模板实际标高要求,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在无法直接引测时,采用间接引测的方法,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先引测到过渡引测点,作为上层结构构件模板的基准点,用来测量和复核其标高位置。 ( 3) 、 找平 模板底部应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沿模板内边线采用 1: 3 水泥砂浆抹找平层。 ( 4) 、 定位基准 采用钢筋定位,根据构件断面尺寸切割一定长度的钢筋,梅花排列,点焊在主筋上(勿烧伤主筋断面为准),以保证钢筋与模板位置的准确。 模板 支设方法 ( 1) 、 柱模板 先将柱子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 校正调整好对角线,要求模板竖直,位置准确,并用柱箍固定。 安装到一定高度时,要进行支撑 或搭结,以防倾倒,并用支撑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 (柱模板安装流程 如下页) 安装程序如下:搭设安装架子 → 模板安装就位 → 检查对角线、竖直度和位置 → 安装柱箍 → 安装有梁口的柱模板 → 全面校正检查群体固定 柱模安装注意事项: a、支设的柱模,其标高、位置要准确,支设应牢固,高度在 4m 和 4m 以上时,一般应四面支撑。 b、柱模板根部 要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 c、柱模的浇筑口和清扫口,在支模时应一并考虑留出。 d、梁柱模板分别支设时,在柱子混凝土浇筑达到拆模强度时拆下部模板,最上一段柱模先保留不拆,以便于与梁模板连接。 ( 2) 、 梁模板 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和调平梁模支架,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刀撑,固定楞条和梁卡具,再在模楞上铺设梁底板,用钢管扣件固定,拼接角模,然后绑扎梁钢筋。 安装并固定两侧模板,最后调整梁平直,跨度大于 4m、悬臂大于 2m 的悬臂梁应 按设计要求起拱 ( %~%)。 安装程序:复核梁底板标高、校正轴线位 置 → 搭设梁模支架 → 安装梁卡具安装梁模底板 → 绑扎梁钢筋 → 安装两侧梁模 → 按设计要求起拱 → 核复核梁模尺寸位置 → 与相邻梁模连接固定梁模 安装注意事项: a、梁口与柱头板的连接特别重要,采用方木、木条镶拼的方法。 b、底层梁模支架下的土地面应夯实平整,并按要求设置垫木,排水通畅。 多层支设时,应合上下支柱在一条垂直线上。 c、起拱应在侧模外楞连接前进行,起拱后再连接侧模内外楞,紧固侧模,调整梁模口平直,卡上梁口卡。 d、使用扣件钢管脚手作支撑,扣件要拧紧,横杆 间距不大于 ,支柱间距不大于 2m。 ( 3) 、 楼板模板 安装程序:搭设支架及拉杆 → 安装纵横楞 → 调平板底标。某学校实训楼工程技术标
相关推荐
显作为鲁南地区的直接出海口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沿海主轴线和日照西安沿桥经济带主 线在此相接素有两港通四海一线系亚欧之美誉交通发达运输便利集港口铁路公路运输于一身是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
区内研发企业的商业机密。 三、严抓设备、设施管理 (一)走“专业化”道路,提升管理水平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走“专业化”道路是必然趋势,特别是机电设备、设施管理。 走“专业化”道路,请专业队伍管理,既可使电梯、中央空调、变配电、给排水等机电设备、设施维修、养护能力提高,又可降低管理成本。 (二)重视预先维保,降低设备故障率 将设备管理的重心放在维护、保养上,制定严谨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实施
重点监控,并保持适当余度,确保 TCL大厦的正常运转。 四、注重环境塑造 环境不仅包括整洁的卫生,优美的绿化,更应 “以人为本 ”,增加人文关怀及环保理念。 (一)公布健康指数 利用 TCL大厦大频幕公布当天或阶段性的: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空气湿度,直饮水质量、区内噪音, SARSY、流感等疾 病传播和防范,已消毒的措施,当天的重要新闻等信息和温馨提示,让每位进入
令、听从指挥,提前站在车门旁迎接客人。 做好开车前的三查工作(查车辆技术状况、车容卫生、仪容仪表),并把车辆停泊在指定地点。 与前厅接待处紧密配合,根据前厅部订出的时间准时开车,司机不得以任何借口提前或推迟出车,不得驾车外出办私事,每个接送乘次均要向总台报告。 到达机场、车站后,不得离开车辆,客人上车作稳后,司机应配合酒店代表把客人的行李放好。 不得随意变更行驶路线或中途上下车的客人
蛋张畀婆炙子泰 ( 3)人(手)孔也可采用砖砌。 砖砌圬工应参照砌筑工程施工方法进行。 笨蒿臊荏荭诬浩肥央纬模 ( 4)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等级以前不许回填。 所有接缝封闭防水处理应符合《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YDJ3990)标准的要求。 窜焘洱蹲董痉羔膑淦樵乜 ( 5)除中央分隔带的管道一般铺设在混凝土基。 播洁狮掐壳昕庠菌耄蚨涮 管道工程 獒互酃洧聪莹蕹礅茵莼招 (
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期间学生和生活状况,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详细可行的还款计划并严格执行。 目前 ***系学生欠费 4%左右,在全校最低。 ( 5) 辅导员及思政工作进宿舍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及时、全方位撑控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思政教育、管理和沟通,有利于学生宿舍安全和稳定,有利于学习风气的好转;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办理相关事宜;宿舍卫生,大功率用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