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内容摘要:

本原理与计算机应用 第 1 节 计算机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 1)知道二进制的概念; ( 2)理解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 3)了解计算机程序的概念; ( 4)了解机器语言程序与高级语言程序的特点; ( 5)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观看视频,体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的事例,感受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意识及积极思考、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难点:二进制的概念和采用原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图解、视频、游戏等方式,使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演示和简洁的归纳;通过层层设问,引入过渡到各教学环节,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从复习旧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过渡到新知识的讲解,通过课件演示和分析计算机硬件五大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观看视频,感知计算机内部信息处理是采用二进制,并通过与十进制的对比,让学生了解二进制的特点及其应用;让学生感知计算机的表示信息的方法,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是靠人编写的程序才能实现,而人编写程序所使用的语言有机器语言和高级语言。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修改部分 18 旧知 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学习 了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那么其中的硬件有哪五个组成部分。 思考,回答:输入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 回顾旧知识。 新课 引入 设疑:那么,当我们在键盘敲一下“ A”键,显示器马上显示一个“ A”字母,计算机要完成这个分析、处理过程,大家想象一下硬件这五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想象,并发表猜想。 设疑过渡到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硬件五大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使用课件,动画演示 P13 图 117“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并讲解其工作流程。 认真听老师讲解,并对照书本加深理解。 通过课件使知识简单直观化。 呈现课件中的练习游戏:拖拉五个部件名到相应位置。 学生愉快地在各自的电脑中完成练习游戏。 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请有能力的同学尝试复述计算机硬件五个部件的工作流程。 个别同学尝试复述,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通过复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进制与计算机 对照图 117,设疑:我们知道,当我们从图中最左边通过输入设备键盘输进一个“ A”,那么在图中的最右边通过输出设备显示器则输出一个“ A”,现在请大家再猜想一下,这个“ A”在图中内部流程中, 是始终以“ A”的形式存在还是变成其它什么形式呢。 学生讨论并猜想答案。 设疑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提示: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计算机二进制工作原理》,答案就在其中,看完后请同学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录像,后回答:“ A”在计算机内部是二进制代码流通。 设疑:我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是十进制,那么为什么电脑内部工作要用二进制呢。 请大家看书 P11— 12,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 阅读教材内容,找出问题答案。 培养学生看书自学的能力。 教师归纳: 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即由 0 和 1 组成的编码。 采用二进制的原 因: ( 1)容易表示; 通过课件分析实例:采用二进制代码控制“中”字在电子屏中显示的原理。 ( 2)运算法则简单。 对比十进制的“九九乘法表”进行分析。 认真听老师讲 19 解,并对照书本作标记,加深理解。 直观形象地讲解重难点。 程序与计算机 设问:大家认为是人聪明还是电脑聪明。 展开讨论,答案不一。 引入过渡。 引导归纳:看范畴而定,在运算速度、记忆容量、工作强度等方面人的确不及电脑,但是毕竟电脑是人发明创造的。 设问:那么我们人是怎样让电脑为我们工作的呢。 回答:让电脑运行相关软件。 反问:那么软件何来。 回答:软件是人编写出来的程序。 课件归纳: 计算机程序的概念:控制计算机工作的一系列命令。 常见的编程语言有:机器语言与高级语言。 通过程序段截图,让学生对比两种语言的特点,并指出其转换方法。 认真听老师讲解,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对照书本作标记,加深理解。 直观形象地讲解重难点。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讲本节课的收获,并梳理归纳。 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归纳总结知识。 教学评价: 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1)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 )进制形 式表示的。 ( 2)二进制由( )和( )两个数字组成。 ( 3)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是:( )、( )。 ( 4)控制计算机工作的一系列命令称为( )。 ( 5)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但比较直观、易懂,便于人们使用的语言是( )。 教学资源:《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课件及《计算机二进制工作原理》视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采用图解、录像、游戏等方式,进行了直观的演示和简洁的归纳,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理想。 本节课设计了较多的有针 对性的问题引入、过渡到教学各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与投入课堂,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参考资料 教 学 设 计 ( 8) 20 学科 信息技术 备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八 (下 )册 课题 第三章: 计算机基本原理与计算机应用 第 2 节 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掌握键盘的使用,学会标准指法操作 教学难点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讲授( .PPT); 上机:指导上机实验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主要内容 介绍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 什么是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分类;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内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修改部分 21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 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应用领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难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 四、课时分配:讲授 4 学时、实验 2 学时 五、教学方法:讲授 (ppt) 六、教学过程: 一、计算机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概念) 计算机发展过程 阶段 年份 物理器件 软件特征 应用范围 第一代 4657 电子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第二代 5864 晶体管 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 第三代 6570 小规模 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文字处理、图形处理 第四代 70至今 大规模集成电路 数据库网络等 各个领域 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巨型化、高性能、开放式、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 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22 注:记住一些专用名字的缩写 二、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 件系统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计算机系统的统一体。 计算机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组成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 中央处理器 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 ,简称 CPU。 CPU 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存取数据或指令、协调各部件工作等。 2) 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 ROM)和随机存储器 (RAM) 外存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磁带 它们的特点和缺点 存储器的 有关术语简述如下: *位( Bit):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 0 或 1。 位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字节( Byte): 8 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 为了便于衡量存储器的大小,统一以字节( Byte 简写为 B)为单位。 字节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地址:整个内存被分成若干个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一般可存放 8 位二进制(字节编址)。 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存放数据或程序代码。 为了能有效地存取该单元内的内容,每个单元必须有唯一的编号(称为地址)来标识。 *读操作( Read):按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不破坏原有的内容,称为对存储 器进行 “读 ”操作。 *写操作( Write):把信息写入存储器,原来的内容被覆盖,称为对存储器进行 “写 ”操作。 *主频 主频是衡量 CPU 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是指系统时钟脉冲发生器输出周期性脉冲的频率。 通常以赫兹( Hz)为单位。 目前的奔腾Ⅵ微处理器的主频已高达 、。 *字长 字长是 CPU 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 如64 位微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 64 位二进制数据。 常用的有 16位、 32 位、 64 位微处理器。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可以 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到内存中。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麦克风等。 4)输出设备 23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软件系统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 . 系统软件 ( 1)操作系统 ( 2)语言处理程序 ( 3)数据库管理系统 ( 4)网络管理软件 ( 5)常用的服务程序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专业和实际问题而设计开发 的一类软件。 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制作工具、各种工程设计和数学计算软件、模拟过程、辅助设计和管理程序等。 (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 主要功能有: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硬件功能的扩充、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及管理等。 ( 2) 语言处理程序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Basic 语言、 Pascal 语言、 C 语言、 Java语言等。 ( 3)实用程序 一些公用的工具性程序,如:编辑程序 EDIT,调试程序 DEBUG,诊断程序等。 ( 4)数 据库系统 按数据模型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系统有 FoxPro、 Oracle、 SQL 等。 板书设计 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系统 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教 学 设 计 ( 9) 24 学科 信息技术 备课教师 XXX 授课时间 第 周 月 日 八 (下 )册 课题 第三章: 计算机基本原理与计算机应用 第 3 节 计算机的发展 教学目标 ( 1)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相关资料; (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识记构成计算机的元器件的四个发 展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